宋元林教授门诊中
秋风渐起,很多人给自己安排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碗蟹粉面”,不料,“秋天的第一次感冒”也不请自来了,几个喷嚏一打,感冒了……有人如临大敌,有人不以为然,怎样才是科学的态度?医学专家表示,首先得看是什么感冒,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虽然就是几字之差,从疾病本质上看却有大不同,患病结局也可能天差地别。
尤其是,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因其与感冒症状类似,现阶段对发烧、头疼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更是不应轻视。到底如何看待流行性感冒这件事、如何防治、什么人群尤其要做好防护、流感疫苗要不要打?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宋元林教授予以详解。
与普通感冒有本质区别
流感严重可致死亡
“流行病感冒简称流感,与普通感冒是有本质区别的。”宋元林教授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流感流行的主要是甲流和乙流,通常每隔5-10年会有小高峰,甲流、乙流间隔发作。从严重程度看,流感患者可并发肺炎、胃肠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导致住院甚至死亡。
这并非危言耸听。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5%-10%的成人、20%-30%的儿童感染,造成多达500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例死亡。
“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重视和自我防护能力非常重要。”宋元林教授称,随着新冠疫情蔓延,人们有了戴口罩的习惯,流感的感染率有减少趋势,但患病情况依旧不容小觑。
那么,有没有自我辨别是否患有流感的方法?宋元林教授介绍,流感的特征与普通感冒有很大区别,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38.5-40度),有全身症状(比如乏力、肌肉酸痛等),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严重,传染性强。普通感冒则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流涕、鼻塞、低热等,症状较轻,一般在1周内自愈,很少出现并发症。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防流感也防新冠
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是不是接触到了流感患者都会被传染、如何做好防护?宋元林教授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和新冠是类似的,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播,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方式,经过口鼻、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潜伏期一般在1-7天,多为2-4天。
据此,应对流感的防护方法也与应对新冠的相似,主要有: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生活环境和办公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在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
3、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
目前人们对新冠病毒保持高度警惕,流感和新冠在疾病特点和发病症状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宋元林教授分析,流感和新冠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只是两种病毒的种类不同,一种是冠状病毒,一种是流感病毒。也因为这些疾病的特点,两者的症状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在防护策略上都要非常重视,不能松懈。
“要说新冠与流感主要的不同是,新冠的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更长,后果和危害都更严重,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胃肠道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流感早期症状与新冠类似,但潜伏期短,没有嗅觉和味觉的丧失, 流感出现肺炎也同样需要重视。”宋元林教授称,目前新冠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式,可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手段(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患者,所以医学专家会一再鼓励公众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来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目前,流感已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得了流感,应该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不主张“自己扛”
及早就医及早消灭病毒
传统观念认为流感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可以自愈。对此,宋元林教授称,公众对流感防治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对于流感,不主张“自己扛”,建议患者主动就医,积极治疗。尤其新冠疫情当前,建议患者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主动及时就医。
当前,认为自己有可能得了流感的患者,全程佩戴口罩可到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医务人员会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具体症状予以分诊指导。
宋元林教授分析,对流感患者来说,抓紧就诊的“时间窗”是重要的,就医之际可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流感有相对特效的抗病毒药,可阻断病毒复制,早发现早治疗,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和并发症。
一般认为流感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是48小时,如果得了流感应该尽快就医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比如奥司他韦;还有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就是近期已在中国上市的玛巴洛沙韦片,全病程只需要口服一次,就可以在服药24小时左右有效控制体内的流感病毒,快速缓解症状。除了上述抗病毒药物,中药在治疗流感缓解症状及药物预防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家有流感病人需要“隔离”
高危人群建议接种疫苗
新冠患者需要隔离治疗,那么,家有流感病人需要隔离吗,居家护理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宋元林教授分析,相对“隔离”是需要的,即当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也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比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与新冠类似,老年人、慢性病(慢性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患者,以及儿童也是流感高危人群。宋元林教授解释,高危人群不仅指容易得流感,其患病后也更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儿童的中耳炎,成人的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出现心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为预防新冠,医学专家一再呼吁新冠疫苗接种要“应接尽接”,那么流感疫苗是否有必要打呢?“疫苗接种是公认的预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中也保括对流感的预防。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迈入深秋后高危人群可以接种,也应该考虑接种,以达到更好的抵御疾病的效果。” 宋元林教授说。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
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比较好?宋元林教授建议在每年流感发病季节到来之前(10月底、11月初)提前进行疫苗接种。在一些南方城市,整个流行季内接种也是有用的。
【链接】流感疫苗注意事项,这些情况咨询医生再做接种计划:
1、对疫苗中的成分、鸡蛋、新霉素、甲醛等过敏;
2、患急性病、严重慢性病、慢性病急性感染期、发热等,接种需推迟到痊愈后进行;
3、未控制的癫痫和患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者;
4、家族及个人有惊厥史者、过敏体质者。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