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与两位“大先生”跨时空对话,华东师大再添新地标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一批新晋教师在这里与两位“大先生”跨时空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再添新地标——“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建成并正式开展。

他们是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堪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

他们是我国现当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新中国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师范教育和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

他们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创建者、首任校长孟宪承和第二任校长刘佛年。

多份两位先生毕生的丰硕学术著作及后辈学人研究、怀念的书籍文本,其中不少孤本、原本、手稿等珍贵资料都首次亮相。红外互动投影、虚拟现实沉浸式系统、口述历史访谈影像等虚实结合的展陈,带领观众穿越七十载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两位老校长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筚路蓝缕、革故鼎新的征程。

华东师大新晋教师王乐然,在参观中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她说:“看完老校长们开创的惊世伟业我深受感染,想把它们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未来,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真正践行‘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作为中国教育实践改革的“旗手”,创建新中国师范教育模式

作为中国教育实践改革的“旗手”,孟宪承与刘佛年融汇贯通中西方教育理论,扎根国土为现实发声,向改革探索,他们的一生就是中国现代教育变革的真实写照。

1894年,正值甲午战争之际,孟宪承出生在了江苏省武进县的一个书香门第;1914年,刘佛年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文人家庭。两位先生虽然年龄上相差20岁,却一样选择了在国家存亡之际站出来,投身教育事业的筹备建设。

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1952年孟宪承被任命为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时任学校教务长兼教育系代系主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孟宪承、刘佛年积极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师范教育模式。

展览现场有一块怀表,这是孟宪承先生守时重信、严谨治学的象征。

孟宪承不仅是华东师大建校、治校的总工程师,还是一名亲切而严厉的教师。他曾亲自承担中国教育史研究生班的教学工作。据孟宪承的学生回忆,先生每学期都会精心备课、重写提纲,从不用以前的备课笔记。他有一块怀表,无论是开会还是上课,从来不早到一分钟,也不迟到一分钟,非常准时。所以同事、学生都非常习惯,看到孟宪承到场,就是到了开会或者是上课的时间。

图为孟宪承校长为教育史研究生班讲课

孟宪承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史研究的中国化,并投身于教育系统改革、国文教学改革、民众教育实验等教育实践,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他提出的大学理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为现代大学追寻和确立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1978年,刘佛年出任华东师大第二任校长。

新开的陈列室里,有一本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这是新中国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著作,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教育学教材,大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编写的。

图为1983年刘佛年陪同杨振宁参观河口海岸研究所

他引进国外教育理论并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牵动着中国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进程。他提出,“给高校一点办学自主权”“教学质量要大面积丰收”“师范教育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等主张,对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宪承、刘佛年被誉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入选首批“上海社科大师”。老一辈教育家教育救国与教育强国的奋斗历程,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宝藏。

图为孟宪承校长(前排左二)、张瑞璠教授(前排左一)与教育史研究生班江铭(后排左一)、孙培青(后排左二)、郑登云(后排左三)、李国均(后排右一)、张惠芬(前排右二)等人合影

传承发扬前辈先贤教育报国的初心

曾经,孟宪承与刘佛年为“他山之石”感叹,在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如今,他们的发声与先行有了阵阵回响和脉脉延续。今天,孟宪承先生弟子代表江铭、刘佛年先生弟子代表顾泠沅、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和校长钱旭红等,一同为陈列室揭牌。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扎根于中小学校,生根于活生生的课堂。”1984年,刘佛年曾见证了青浦教育丰收的果实,当1990年他又一次看到青浦解决了中小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他有信心地支持“青浦实验”在全国推广。

因“青浦实验”与刘佛年相识的顾泠沅,成为了刘佛年的学生。在一个寻常的夏日,刘佛年请学生顾泠沅便饭,在饭桌上他说:“中小学教师积累的经验很多很多,有人说叫‘汗牛充栋’。但是,你有没有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凡是没有做出理论概括的,往往只能热闹一阵,开了花不结果,有人说叫‘过眼云烟’。”

在2021年的一个寻常夏日,77岁的顾泠沅在华东师大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介绍了在上海持续开展了4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经验”。

70年后的今天,当师生们怀揣崇敬走进“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身临其境地重温华东师大选址、建校、改革等重大历史场景,传承发扬前辈先贤教育报国的初心,决心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通过珍贵的文献、实物和400余张图片,创新引入最新数字媒体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采用传统布展与红外线互动投影、CAVE虚拟现实沉浸式系统、口述历史访谈影像相结合的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地展现两位先生的教育学术研究成果。

“我们历时两年筹备,把展陈工作当作学术研究来做。”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本次展陈大纲编写工作负责人荀渊说,“通过这项工作,两位老校长在师生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了。我们也更有动力思考,作为新一代华东师大人,如何带领学生继承与发扬两位老校长留给我们的光辉遗产,为中国教育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陈列室二楼开设了卓越学术沙龙,以前沿技术赋能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这里汇聚了华东师大最新的人文哲社科研成果,如创新发展展区,展示华东师大智能教育、城市创新、数据科学创新成果;公共服务区,为日常学术研究活动提供便利;专业服务区,包含数据银行、数据密室等数据存取终端。

优师筑梦,打造立德树人的创新大课堂

陈列室的开幕,是华东师大发扬前辈先贤教育情怀和思想伟力,启迪后辈砥砺前行的精神殿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史、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育人课堂。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说:“我们将努力把陈列室打造成融展示宣传、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使其成为校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师德师风传承弘扬的生动教材、教育创新开拓发展的交流平台、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时代号角。”

“递薪传火、春风化雨。桃李天下、立德树人。”陈列室开展仪式上,来自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的“未来教师”们诵读教育名言,表达“我们愿为教育,书写祖国的未来”的志向。

“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华东师大今年新入职的教师们在国家教学名师、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的带领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秦毅轩是诵读团的一名成员,也是今年刚入学的国家“优师专项计划”首批学生之一。在参观学习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之后,他对师范生的身份认同感倍增:“在华东师大的四年里,我将学习孟宪承、刘佛年两位老校长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家乡、为母校、为国家,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今年,华东师大针对首届优师计划学生,推出“优师筑梦(DREAM)行动计划”,实施卓越养成教育,全面升级师范生培养模式,通过一流师资的培育,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循着前辈的光辉足迹,新教师和未来教师们将接续奋斗,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储舒婷摄、华东师大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