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中国发展犹如澎湃春潮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在5日举行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互利共赢共创未来”高层论坛开幕之前,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与论坛的嘉宾,他们纷纷表示,这2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20年,是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20年,是中国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

从“没底气”到“有自信”,中国抓住了最好机遇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5日早早来到会场,在他看来,入世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世之后,中国打开了国门,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融为一体”。

于旭波认为,入世之初给企业和行业带来的变化可用两个字概括——冲击。中国企业一开始非常忐忑,能不能跟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国内的经济和产业能不能抵御国外的企业和产业?很多企业一开始没有底气。但走过这20年,中国企业不断在变局中开拓新局,不断在变革中提升自己,不仅与国际企业同台共舞,而且倒逼自己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企业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自身能力的培养,提升企业竞争力,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入世20年,中国企业从‘没底气’变成‘有自信’。”于旭波以通用技术公司的发展为例介绍说,过去,通用技术专门服务于将技术和装备引入到国内市场,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工业体系的建设、国家技术装备的引进,从核电到高铁都离不开通用技术的“引进来”,而今天,企业正在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目前已经走进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的技术装备标准和服务引入到国际市场,赋能国际市场发展。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列亲斯卡·张娜昨天也早早来到会场,她笑称自己是“局外人”,也是“局内人”,因为WTO让全球贸易紧密相连。“今年我们庆祝了乌克兰和中国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她告诉记者,中国作为乌克兰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几年的贸易往来总额不断增长,“乌克兰是中国农产品和食品重要的供应国,我们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往来”。

入世20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逐步相融。张娜说,目前已有数不清的乌克兰企业来到中国发展,大量企业来参加进博会,大胆展示最新的产品,将当地优质的农产品、机械产品带到中国,并在这里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为乌克兰和中国双边经贸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中国创造”新阶段

“入世2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很多参会者共同的体会,与会嘉宾认为,在国际舞台上,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在部分领域已处于“领跑”位置。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宏志表示,过去20年,电力行业无论从规模、管理水平,还是科技创新领域,都有了巨大的飞跃。“对照国际一流水平,原来我们是‘跟跑’,后来渐渐变成‘并跑’,现在开始‘领跑’,新能源发展大规模推进,在技术和管理上走到了世界前列。”他说,利用自己的装备技术,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国门,为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建设电厂,把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带出去,加大在国外的新能源发展,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在于旭波看来,入世20年,除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改变之外,中国已经走到了“中国创造”的新阶段。他特别提到,中国将进一步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一方面倒逼企业要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开放,让更多的国外企业机构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

“因为这场疫情,全世界对健康、医疗更加重视,我们要跟得上老百姓的这种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中外合作的空间也非常大。”于旭波说,除了机床领域外,通用技术也是央企中最大的医疗集团,在全国21个省市有170家医疗机构,可提供医疗、健康、养老、管理、康复治疗等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健康养老康复等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我们未来会把国内外的资源打通,积极加大国际合作,赶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快车道,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周辰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