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都有故事的庆阳香包,通过进博会走向世界

第四届进博会的“非遗”展厅里,色彩浓重,工艺精湛,立体感强的甘肃庆阳香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庆阳香包是甘肃省庆阳市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庆阳民间又被叫做“荷包”、“绌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千姿百态的庆阳香包造型丰富、图案精美、芳香浓郁,表达着人们的图腾崇拜、祈求福寿平安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香包的制法,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作为庆阳地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地方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庆阳香包是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把香包佩戴在身上或者挂在家中,有祛灾辟邪保平安之意。疫情以来,香包制作技艺传承人还在香包中装入防疫中药材、塞入棉花填充并缝合,并把这些特制的中草药香包赠送给“疫”线人员。如今通过进博会,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认识了香包这种地方传统艺术瑰宝。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宣晶

*图文综合自新华网、青年报、每日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