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学人|刘效礼:风云长为护储胥——施蛰存创办《词学》四十年

【对于办刊,施蛰存可谓老马识途、胸有成竹。在立志研究词学之初,施蛰存便致力于将传统词学改造成现代学术,融入现代社会科学,以促成现代词学的诞生。创办和主编《词学》可谓一大好机缘。】


四十年前的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正在大力兴利除弊,万象更新,社会各界日趋安定祥和,充满积极向上的氛围。由此,施蛰存虽早已至耄耋之年,却仍“风流儒雅”地在中外古今各文学领域纵横驰骋,硕果累累,忙得不亦乐乎。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心中酝酿已久的是创办一本全面研究中国历代词学发展历程和各具特色的词人词作的专刊。其时利用各种机缘,施蛰存络绎不绝地向他熟识的全国高校和学术界的词学名家夏承焘、唐圭璋、张伯驹、俞平伯等沟通交流他的办刊志向,均获得热烈响应。他的就职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出版社也已表示大力支持,而他自四十年代进入高校任教后进行词学研究所积累的大量文稿、资料又尽可刊用。对于办刊,施蛰存可谓老马识途、胸有成竹。他在三十年代为上海现代书局创办的《现代》期刊获得极大成功,曾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文艺界最为成功、最受读者欢迎的期刊。

《词学》创刊号出版于1981年11月。施蛰存像看待自己的著作一样对《词学》呵护备至,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对刊物的《创刊缘起》、征稿规约、编辑体例、栏目设置、约请作者、审阅文稿、选配图版等,他虽有名家和高龄之尊,但不避繁琐,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他为每辑刊物撰写编后记和读者交流,并编排目录,为入选文章撰写按语、附记,甚至计算文稿字数、批注字号、标明格式和繁简字体变换、审读校样等。他找出二三十年代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将每辑目录译成英文附在书后,这在当时没有远大、犀利的国际交流意识,见不及此。

由于施蛰存博通中外古今和正直无私、广结善缘的崇高声望,全国最有影响的词学家均列名于编委会或作为主要撰稿人,词学大师夏承焘、唐圭璋也应邀与他同为主编,列名于他之前。在施蛰存的全面策划、苦心经营下,《词学》甫一问世,即在海内外学术界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中获得交口称誉、如潮好评。


第一辑“论述”栏名家名篇的开张即可谓气势不凡:《历代词学研究述略》(唐圭璋、金启华)、《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马兴荣),接连两篇夺人眼目。三位词学家将数十年苦心研索的词学奥义和千年词学发展源流清晰简要地映现于读者之前。施蛰存在《编辑后记》中说,他特地安排的这两篇文章,对宋代以来直到现在的词学研究情况,作了颇为全面而又简洁扼要的论述,说明过去词学研究有哪些成果,指示今后的词学研究可以有哪些课题和门径。对于有志词学、正要入门的读者,这两篇文章,或可作为一堂导言课。

《词学》创刊之初,全国第一流词学名家如夏承焘、陈兼与、万云骏、钱仲联、宛敏灏、饶宗颐、黄坤尧、张珍怀等均争相惠稿,深刻揭橥历代词学之谜及其发展历程,词籍的编纂及其疑难真伪,词人名家如何苦心孤诣地发展出各种手法营造氛围胜境。词学批评的多种形式如述评、词话、札记、丛谈、答问录、点将录等也都是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在想方设法质疑问难,将历代词学长河源流的各个衍变发展阶段一览无余地展示给广大读者之余,施蛰存还功德无量地将记录词学各发展阶段的名籍佳椠,尤其是他北山楼中秘藏数十年的“枕中秘宝”公诸广大读者。如《词学》第一辑刊出的曾被晚清词学宗师况周颐称为“全明不能有二”的明代中叶著名词曲家陈大声的《草堂馀意》;又如晚清著名词人陈庆森的《百尺楼词》,百余年来词学研究者无从查访,施蛰存据其北山楼收藏原稿刊于第四辑,为清词增加一家全集。唐代《船子和尚歌词》与张志和《渔父词》句法全同,且皆咏渔人生活而寓以释道玄理,久为后世所并称而不易见到,经施蛰存整理后,将其四十首全文首刊于第二辑。明代蒋平阶、沈亿年的《支机集》三卷是久已濒临亡佚的明末词学珍籍,词学研究者一向苦于寻觅,施蛰存将其接连刊出于《词学》第二、第三辑。中华书局印行的域外残本《永乐大典》面世后,施蛰存尽心将《全宋词》《全金元词》与其对照阅读二十余年,录得此二书共有二十首未收,遂以《宋金元词拾遗》刊于第九辑。施蛰存的日本挚友、东北大学词学名家村上哲见教授的《日本传存〈漱玉词〉二种》,详尽论述了我国流失的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和《劳权手校道光刊本〈漱玉词汇钞〉》,揭示李清照词在异国流传轨迹,在词籍书志学和《漱玉词》研究上均具有重要价值,他也于第九辑将其全文刊出。

《词学》中,“词苑”部分的专栏虽篇幅无多,却极受读者欢迎,常见各界来稿珠玉般琳琅夺目璀璨生辉。如其第三辑:“词苑”开篇即刊出国家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的《水调歌头·题千里嘉陵画卷》《西江月·访兴文石林洞乡》,以及以研究清词驰誉学界之著名词家周梦庄的《望海潮》,均意蕴深长,各擅妙技,弥足珍赏。


施蛰存的诗词修养极为全面深湛。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以新诗创作的心理通感手法独具诗趣,别树一帜,八九十年代又以《唐诗百话》《北山楼诗》著称于世。他的词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亲自主编的第一至十二辑上,如刊于第一辑的《读韦庄词札记》,刊于第四辑的《读词四记》(论后唐庄宗《如梦令》、李后主《临江仙》、苏东坡《洞仙歌》、陈简斋《法驾道引》),刊于第六辑的《白居易词辨》,刊于第八辑的《说〈忆秦娥〉》等。施蛰存的词论均以详尽确凿的资料予以犀利的辨析,因而论断极为清晰有力,如千百年来被称为“历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菩萨蛮》的作者,历代相传为李白所作,词史上一向众说纷纭,施蛰存以冯延巳、张先、毛滂、向子諲、贺铸五首《忆秦娥》和苏轼《双荷叶》六首词与其对照辨析,指出“以上列举《忆秦娥》词六首,其格律演变之迹,岂不显然?由此可知‘箫声咽’一词,决不能作于冯延巳、张先之前。此必苏东坡、贺方回同时人所撰,谬其作者,因托于李白耳”。

以上所列举施蛰存词论多为论析唐五代词,近现代以来词学界之研究方向日趋宋、清二代,而施蛰存却轻车熟路地全面深入研究唐五代词,不以为难,可见其学殖深厚。又如刊于第四辑的《说〈杨柳枝〉〈贺胜朝〉〈太平时〉》,刊于第七辑的《唐诗宋词中的六州曲》,可见施蛰存深于词调、词律、词谱之学,因这些都是词学中的“冷门”,近现代词学家一般不轻易进入,而施蛰存却举重若轻,论辩有力,使读者服膺。施蛰存自《词学》第一辑起,即连载《历代词选集叙录》《新出词籍介绍》,第六辑又增刊连载《港台版词籍经眼录》,第七辑增刊连载《词学书目集录》,第九辑刊出《英文本词学书目》,这些都促使现代词学目录学、现代词学版本学获得积极进展。他在《词学》尽刊“北山楼词学珍藏”并作长篇详尽题解,也促使词学文献学日趋成形。

施蛰存词作于《词学》第三辑刊出《鹧鸪天·赋赠叶嘉莹女史》,于第六辑刊出《踏莎行·奉怀周梦庄先生兼题〈海红词〉》,于第八辑刊出《水调歌头·一九七二年,听〈黄河大合唱〉而壮之》,于第九辑刊出《减兰·葛渭君方校〈阳春白雪〉,乞吴藕汀作〈丐斋校词图〉,索题,因赋此》。这四首词风格各异,才情骏发,不事雕琢,寓情深挚,委婉清丽。其中三首怀人词一气流转,自然深厚,词致俊雅,《水调歌头》一首更见声情激越,笔力雄健,格调苍劲。

施蛰存一贯喜闻乐见中外文化交流,《词学》诞生在国门初开之年,施蛰存更是时时以此为念。他与港澳台词学名家饶宗颐、罗忼烈、黄坤尧、黄嫣梨、施议对、林玫仪等经常互通声气,《词学》每期也都会刊出国外词学名家的研究成果,如日本松浦友久的《关于越调诗的二三问题》、西纪昭的《苏轼初期的送别词》就分别刊于第一、二辑,村上哲见的《柳耆卿词综论》刊于第五辑,水原渭江的《敦煌写本〈南歌子〉舞谱之解读》刊于第七辑。他更把第九辑办成“海外词学特辑”,刊出美国约翰·休斯、高友工、刘畹、孙康宜,加拿大叶嘉莹,日本村上哲见、泽普久和,韩国车柱环、池荣在等的最新词学研究成果,美国王瑗玲的《英文本词学书目》也刊于此辑。美国林顺夫《中国抒情诗歌的转变》、孙康宜《中国词的演进》,加拿大方秀洁《吴文英与南宋词的艺术》,以及林玫仪《词学考诠》作为“海外词学书影”刊于卷首。日本森川竹蹊《梦馀词》、水原琴窗《〈琴窗词稿〉手迹》也同时刊出。在施蛰存和《词学》的促成和推动下,美国、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先后举办了词学研讨会,欧洲学界与高校也对词学逐渐予以关注,促使词学成为世界各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门“显学”。


在立志研究词学之初,施蛰存便致力于将传统词学改造成现代学术,融入现代社会科学,以促成现代词学的诞生。创办和主编《词学》可谓一大好机缘,他也作了大量实践与尝试,荟萃其词学成就的北山楼词学体系奠基于《词学》,《施蛰存全集》中的第六卷《北山楼词话》得到社会和中外学界广泛认可和赞誉,并获得第十三届上海图书奖等多种荣誉。

施蛰存眼光远大,虑事周密,遇事开明,办事干练,绝不粘滞于物,而能与时俱进,祛疑克难,很好地融入于社会的发展,他在《〈词学〉创刊缘起》中说:“在迎接‘四化’,开展科学研究的高潮中,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学研究,也相应地出现了提高和深入的前景。”他又在第一辑的《编辑后记》中说:“我们不自量力地创刊《词学》,怀有为词学研究重整旗鼓的心愿,妄想以这个刊物来开开风气,藉此以‘鼓天下之劲’。但望本刊问世之后,在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中,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号召更多的词人、学者,不论老年、中年、青年,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对古典文学的这一专业部门进行新的研究、整理和译介……我们为贯彻双百方针,追求真理,愿意将本刊向各方面持有不同观点的作者提供共同的论坛。本刊将不是词学研究的‘一言堂’。”他的远见卓识和慷慨博大的胸怀促使《词学》被海内外词学界广泛称誉为“中国词学界的一面旗帜”,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施蛰存词学既邃,词功尤伟。他高瞻远瞩、苦心孤诣地创办和主编《词学》所留下的各种规范和先例,早已形成良好和优秀的传统,使我们倍感亲切,足以垂裕后昆,让我们思念不已。

(本文写作过程中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参与创社的百岁编辑施亚西先生等,谨深致谢!本文标题引自唐李商隐《筹笔驿》)





  作者:刘效礼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