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进攻中国”的麦克阿瑟,遇到了彭德怀……“联合国军”总司令都干不下去了

文汇客户端

maiiaa.jpg

1951年的4月9日,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销指挥权。

从1944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到1945年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到率领美军占领日本,麦克阿瑟的人生巅峰在1945年到来,却因为遭遇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遭遇彭德怀而跌落。

事实上在和志愿军交手前,麦克阿瑟主张扩大战争进攻中国,结果没想到打了两仗就晕头转向,向美国总统报告: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杜鲁门总统非常“明智”,并不认可麦克阿瑟的战略方针,又因为输得太大,就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总司令一职。

在李菁所著的《共和国记忆》(东方出版社)一书中,记录了彭德怀和麦克阿瑟作战的故事。

——编者

“第一次战役,我们打垮了韩军第三师、第六师,歼敌1.5万余人。更重要的是,把美国所谓的起家的骑兵一师、王牌部队,歼灭了将近一个团。”杨凤安回忆起来,还是忍不住自豪。

正在志愿军势如破竹、乘胜追击时,彭总在作战室中突然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作战室的人都愣住了,我也很纳闷。”杨凤安回忆。“彭老总跟大家说,他感到我们主力再继续打的话,可能就暴露了,下次战役就不太好办;另外,麦克阿瑟错误地估计了我们的志愿军兵力,认为我们过江的部队人数不多,只不过是一支象征性的部队,这个人狂妄得很,又求胜心切,肯定会卷土重来。我们故意撤退,表示我们胜了,不想继续打了,实际上是引诱敌人进入我们的预定战场,再合围歼灭之。”

彭德怀的想法得到了邓华和洪学智的赞同。“第二次战役,我们是用少数部队在前边,间接抗击敌人,敌人小股部队来了我们就歼灭他;敌人大部队来了以后,我们打一打就往后退,退的时候还故意丢掉一些行李啊,小锹小镐啊,让敌人以为这边没什么主力部队,果然一打就撤。”“所以第二次战役我们是布置好了口袋让敌人往里钻,钻进来以后我们就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果然上了钩。在关键性的第二次战役中,“主要歼灭的是韩国的近两个师,特别是第二师基本上失掉了战斗力,美七师也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土耳其旅被消灭了一半,其他的二十四师等都受了很大损失。这次可把它打疼了,可是这时候他(麦克阿瑟)还没有发现,中国部队的指挥员究竟是谁。”说到这时,杨凤安老人的脸上不由得浮起笑容。

第二次战役中还有一个很传奇的故事。这场战役最关键的是要长途奔袭,抢占三所里,这个任务交给了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的一一三师。于是一一三师冒着严寒,在崎岖山路上急速行军。可是当他们距离三所里还有三十多里时,天已经亮了,几十架美军飞机沿大同江飞来,在行军纵队上空不停地盘旋和低空侦察。情况非常危急:这么多部队在公路上行军,如果被敌机轰炸,将遭受重大损失;可是如果躲躲藏藏,则会延误时间。危急情况下,一一三师副师长刘海清想出了一个大胆之计——部队干脆去掉伪装,在公路上大摇大摆行军,敌机来了,他们也不躲。美机果然受骗,以为下面正疾步快走的是“友军”韩国部队,一次也没有轰炸。战士们情绪大为高涨,不顾极度的疲劳和饥饿,向着目标疾速猛进。

“美军的无线电侦听和测向技术是很先进的。如果他们发现了电波,就知道什么地方有部队,那样就麻烦了。所以一一三师行军时也关闭了电台,这在军事上叫‘无线电静默’。”杨老解释说。但是,另一方面,志愿军司令部也暂时没了这支先头部队的消息。这一段时间,也是彭德怀和几个副司令员最心焦的时候。“彭总和解方参谋长都蹲在电台那儿,跟电台台长一起听信号。结果一一三师插到山树里的时候,发了一个信号,也没说到了哪里。通信处长一查坐标,结果已经到了山树里了。这关键性的一招成功了,彭总才放了心。”

在焦灼不安中,11月28日早晨8点,一个令大家兴奋无比的消息传到司令部:一一三师无一人掉队,没一个连排走错路,终于比撤退的敌人早五分钟插到三所里,关死了美军南逃的一道重要闸门。“第二次战役我们就已经把敌人打残了,他们已经退到‘三八线’以外,等于和我军一下脱离接触了。”战役结束之后,杨凤安陪同彭德怀还专门到战场去看过。“一千多辆汽车,都在马路上,敌人的一些物资堆积得到处都是,那些都是缴获的战利品”。

将“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的战绩出乎很多人意料。此时,彭德怀希望暂停修整,但毛泽东从政治上考虑要求彭德怀打过“三八线”。“第三次战役实际上比较勉强,但是又不得不打,打了以后向西前进,能进多远进多远。”志愿军和人民军按原定计划,出其不意地向“三八线”发起进攻。“结果一打,敌人的部署犯了错误:韩国的部队被放在第一防线,美军在第二防线。韩国军队非常怕志愿军,我们突破‘三八线’的时候,他们一看穿着解放鞋、吹着小号的士兵,知道是中国军队来了,吓得把武器装备都丢了往回跑,李奇微上去以后拦也拦不住,把美军的阵形全冲乱了,所以汉城他守不住了。”

ma.jpg

乍一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形象还不错,烟斗和墨镜很有好莱坞的范儿。

1880年,他出生于军人家庭。1903年,西点军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8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6年被菲律宾总统任命为菲律宾元帅。1941年7月任远东美军司令。

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的10小时后,又偷袭了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美军远东空军基地,猝不及防的美国远东空军遭受严重损失,麦克阿瑟命令美菲守军放弃马尼拉,退守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吉多尔岛。在巴丹和科雷吉多尔岛,美菲守军在缺少补给和增援的情况下顽强抵抗了4个月,最终于1942年5月向日军投降,由此开启了近8万美菲军队的战俘噩梦。

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间,被俘虏的美菲军人经历了“巴丹死亡行军”“地狱之船”和被迫为三菱、松下等日本企业充当劳工的炼狱岁月。约有1.5万名美国战俘在此期间惨死于日军的虐待和杀戮。

而在此期间,麦克阿瑟于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对日反攻。

1945年9月3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并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这可谓人生巅峰啊……

可惜,他找错了对手。

因为主张进攻中国和杜鲁门意图不同,这位被志愿军打得有点懵的总司令被炒了。回到美国后,他三次竞选总统……当然都输了。

maii.jpg

影视作品中的麦克阿瑟,汤姆·李·琼斯感觉有点胖啊……

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