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从战犯到同志,黄维:我拿着特赦通知书,禁不住失声痛哭

文汇客户端

战地黄维.JPG

提起黄维,很多国民党将领的评价是:

黄维总是表情严肃,

连走路都是挺着胸脯,一副将军的威仪,

在部下面前从来不苟言笑,

不仅对部下要求严厉,对自己也很严格,

从西方留学归国后,也不流露出西方特色。”

周鹏《特赦1959:黄维之“服”》一文讲述了剧里剧外黄维的故事——

文章认为,热播剧《特赦1959》中,徐成峰饰演的黄维,形象气质是准确的,是能让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信服的。

作为国民党将领中军人风范的翘楚,蒋介石对黄维大力提携,至淮海战役开战时,黄维麾下的国民党部队兵强马壮,最先进的美式武器应有尽有,火力配置不仅远远超出他的对手人民解放军,而且比参战的其他国民党军队也高出一大截。

然而双堆集一战,黄维稀里糊涂就全军覆没了,自己连杀身成仁都没来得及就做了解放军的俘虏。明明兵力火力都占了不小的优势,自己还是黄埔一期身经百战,怎么就被当年自己瞧不上的土八路团灭了呢。

剧中黄维.JPG

直至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黄维是想不通的,是不服的。

剧中,黄维回忆:一次, 一个解放军的青年干部来找我谈话,要我承认自己的罪行,我回答他说:“我的最大错误就是打了败仗!”黄维时常幻想着,能和解放军再拉开架势决一次胜负,所以黄维对于关押改造是抗拒的,依然像以往一样“表情严肃,连走路都是挺着胸脯,一副将军的威仪。”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周海滨著《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中曾这样描述——

从被俘起的第一天开始,黄维就表现出不合作、不配合的态度。中原野战军联络部长杨松青动员十二兵团的高级将领给被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邱清泉写劝降信。八十五军的参谋长陈振威写好了信,请各人签名,只有黄维不签。一个年轻的新闻记者采访黄维:“你为什么不早些投降?”黄维把桌子一拍,大吼起来:“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活的将军,我为什么投降……”这仿佛预示着改造黄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初到功德林时,黄维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君子不事二主”,与管教人员坚决对立。

电视剧中的功德林里,同样不服气的战犯除了黄维还大有人在,这些人可以说是国民党阵营中的精英人物,他们勾心斗角的心机、算计他人的手段防不胜防。

他们利用管理所的制度故意用言语激怒年轻直爽的管教人员,管理所的副所长胡大树、马玉和等人就多次掉进他们的圈套中,改造工作举步维艰。

老子不服.JPG

恰逢此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正如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最初得知消息时,很多战犯其实是有看热闹心态的,作为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他们也很想看看:打败自己的这支军队跟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强大的美军交手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管理所所长王英光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从思想上心理上改变战犯的绝佳机会,他立即安排在功德林里多装几个大喇叭,让功德林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志愿军胜利的消息。

大喇叭.JPG

很快,黄维等人就从大喇叭里听到了志愿军对美军云山首战获胜,接着志愿军在长津湖重创了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1师并全歼了陆军第7师的31团级战斗队,在清川江,志愿军重创了美军第2师……

接着,志愿军战线迅速推进又跨过三八线,攻克了韩国首都汉城,打得最远的部队甚至接近了北纬36度线。整个军的火力比不上美军,能打出这样的战绩,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击落敌机.JPG

这下功德林战犯大都服气了,真的服气了!他们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这样的仗如果交给国民党任何一支军队来打,一定是全军覆没,完全没有胜利的可能。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有些曾经是他们的部下,到了人民军队中短短时间居然焕发出了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这一点更是深深触动了他们,他们由此才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抗御外侮的决心和信心,认识到了自己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服了.JPG

所以,当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等人因势利导,希望战犯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时,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积极响应,发挥所长写材料分析美军。

这对黄维的触动是巨大的,此时黄维内心已经叹服于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叹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的抗美援朝运动。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于杜、王等昔日的同僚,黄维也迫不及待开始动笔,大书特书自己所了解的美军和见解。

此时颇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黄维有句台词让人忍俊不禁:“我写的不比他们差!”这就是全剧黄维态度的转折点,这也是黄维真正服输的标志。

老子写的好.JPG

而对于功德林中绝大多数战犯来说,受限于与美军接触的程度和自身的文笔及指挥水平,并不能做出类似的贡献,但也有他们出力的时候。

当时前线的志愿军后勤保障是极为困难的,由于美军飞机的持续轰炸,战士们连生火做饭的机会都没有,而且也没有美军那种配置齐全的野战口粮,战士们饿肚子的情况很严重,冰天雪地中有冻土豆充饥就算不错了。

志愿军决定以炒面、炒米作为野战口粮,不用生火就能食用。一把炒面一把雪成为了当时志愿军战士的真实写照。

烧饭.JPG

对几十万大军来说,志愿军每月炒面的需求是巨大的,还要考虑到运输途中遭美军轰炸的损耗。当时只靠东北并不能完全解决,其余的需要关内补充。

于是全国掀起了炒面运动,而功德林的战犯们也分得了炒面任务,黄维等人都是曾经在战场上统兵作战的军人,深知在战壕中吃不上饭是什么滋味,因此,他们制作炒面的热情很高,非常认真。

晚年.JPG

尽管电视剧的剧情到1959年告一段落,但是对黄维等人的改造却不曾停止。

周海滨著《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了第一批特赦名单,没有黄维。妻子蔡若曙万念俱灰,“不是政府不放你出来,而是你不好好改造”。蔡若曙出现幻听、失眠等症状,无法继续工作。

1975年3月21日,黄维回到了阔别7年的北京,与他同车抵达的是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特赦的战犯。这一年,黄维71岁。最初,黄维并未想定居北京,提出带着老妻回江西贵溪老家安度晚年,但中央批示他留京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享受政协委员待遇。在等待丈夫27年后,蔡若曙终于等来了与黄维团聚的时刻。

黄维晚年回忆:“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共产党和政府对我的教育改造是非常感激的,那真可以说是煞费了苦心, 对我格外地下了大功夫。

就我来说,思想比较落后,接受新事物和思想转变比较慢,可是共产党和政府对我非常耐心,一点一滴地教育我,启发找,对我的改造费了相当大的力气,最后总算是把我黄某人改造过来了。

当我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给的特赦通知书,回到自己的房间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失声痛哭。”

黄维特赦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

198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5岁。在新华社的电文中,是这样介绍黄维的——

黄维同志,江西省贵溪县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8·13”淞沪抗战等著名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历任青年军第31军军长,第12兵团司令官等职;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75年3月被特赦释放。


来源:综合自周鹏《特赦1959》:黄维之“服”;周海滨著《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新华社等

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