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一度金秋时节,大小读者们翘首企盼的阅读嘉年华又要来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11月15-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6万余种中外童书、超300场阅读推广活动,会为孩子开启怎样的惊喜之旅?
近年来,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几乎蜂涌抢滩亲子阅读市场。中国本土童书创作与出版势头发展迅猛,多部作品聚焦中国特色题材与东方传统文化领域,究竟什么是好的“中国叙事”?怎样的好故事能为“中国童年”注入饱满蓬勃的底色?
在不少出版人看来,以中华传统故事为蓝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情感,但民族性并非一种刻板观念,中国的好故事不仅应该让中国读者“情有独钟”,也应该让世界读者发现其价值。
以“中国女孩”系列为例,这套书以中国盛唐到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为背景,以8-12岁的女孩为主人公,通过一个个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特色鲜明的成长故事,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正向价值观,并以此为缩影,展现中国女孩独立自强、敏而好学、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
这套书融文学欣赏、历史启蒙、文化传承、成长励志于一身,创造性地突破原创历史类、原创儿童文学固有的出版理念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学有机结合,将传统手艺、工匠技艺、传统艺术等独特的中华符号融入文学创作,加之丰富的民族地域特征,铸就真正的中国故事,呈现出不同时代中国的社会和人文风貌。书后以“知识链接”形式呈现历史原貌,增强科学性与知识性内容含量。
“中国绘本创作要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并不是空泛的概念术语,而是包含了中华民族诞生直至延绵不断的丰盈博大发展史。”在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教授看来,立足于本民族的童年生活、文化习性和艺术思维,孜孜寻求符合图画书内在构成的艺术表达,是当前出版人的一大命题。他结合近期参与主编的《中国红色经典绘本》系列谈到,第一辑选择了以孩子为形象的红色文学经典,包含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小英雄形象,如《鸡毛信》中的海娃、《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小交通员》中的欧阳立安、《小筏夫》中的小筏夫、《小马倌》中的小马倌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与玉荣。“这些红色经典原著影响过几代人,小英雄们的形象曾为千千万万孩子崇敬,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高贵品德、精神和价值观,但他们其实不过是平常的放羊娃、山里娃、饲马娃。虽然今天的境遇与现实,与作品中的特殊时代与特殊境遇有极大反差,但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善与恶、正义与邪恶、好与坏、是与非还是分明不变的。”他说,如何让绘本文字在绘画的二度创作中,更富有想象力、人性哲学、象征色调和体悟的空间,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原创绘本课题。
不少图画书从悠悠历史长河中舀取丰沛的灵感与素材。比如,《清明上河图·十三郎》作者周子源以当代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和角度去解读清明上河图这一文化遗产,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跟《桯史》中《十三郎》的故事巧妙地融到一起,让孩子能够在传世名画的街道、城墙、800多个人物中穿梭,启蒙孩子对名画的兴趣,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艺术品位与人文学识,带领小读者们穿越了一场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旅,也是他作为父亲送给两个儿子艺术启蒙的礼物。
书中还融入一些传世宋画中的代表元素或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再创作,包括李公麟《五马图》《行笈图》、赵佶《祥瑞图》、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张先《十咏图》等大家名作,还包括一些无名人士创作的宋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如卖眼药膏的人等。
由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和英籍华裔插画家郁蓉共同打造的经典原创图画书《我是花木兰》,让世界重温中国经典。秦文君把握儿童的审美视角和语言叙述的明快文字,与郁蓉混用了剪纸和铅笔画的大拉页、大场景的图画,共同成就了这本兼具传统文化与当下时代精神的图画书。《我是花木兰》自2017年上市以来,拿下了俄罗斯图画书奖和童书最佳插画奖、2017年冰心儿童图书奖、2018年“图画书时代奖”金奖等。
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经济急剧增长,技术空前进步,民族更加自信,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天出版社“家在中国”系列是一套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主题出版图书,取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时光记忆里衣食住行用的变迁,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变化和精神世界富足自信。自然质朴的文字,真挚动人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了强烈的家国意识。
比如,《回老家过年》讲述小男孩跟着爸爸妈妈回很远老家过年的故事。春节期间,爷爷做花肉,奶奶和妈妈蒸花馍馍,爸爸写春联,一家人放礼花,小河村新春联欢会还表演了村子过去和现在变化的故事……一个忙碌又欢快的春节,折射了祖国日益强大,在温馨的团聚时光里,人们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一一呈现。《江面上升起彩虹》则讲述了重庆跨江索道的革新与传承,以一条索道的建成、运营等为小读者徐徐展开一段交通工具的发展变革史。字里行间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祖国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感慨和自豪之情。
“所谓传统,并非照搬给孩子们一些气息陈旧的故事,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串起传统元素。”有资深编辑直言,对于童书创作,不能仅仅把其视为自己的艺术品“孤芳自赏”,而是要保持为儿童做书的自觉性,从孩童视野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学、戏剧和民间艺术里获益。
《哼哈二将》《皇帝的一天》《公主的一天》等作品融汇了中国传统元素,为模糊的概念注入故事,极具东方气质和个人辨识度。在绘本研究专家费嘉看来,很多传统习俗、民俗背后都蕴藏着深厚文化积淀,需要创作者为之注入温度,以带动孩子们对中华美学与情感的双重认同。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增多,不少本土童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趋势,比如作家郁蓉在创作中运用了独特的、具有东方风格的剪纸技巧,《夏天》出版后,版权输出到美国、法国、韩国、瑞典、新西兰等国家,广受关注。
德国莱比锡童书出版社不仅要出版《夏天》德语版,还将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深度合作,中国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文字作者曹文轩和德国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插画作者克劳斯·恩西卡特将共同创作绘本,全新的绘本项目将在中国和德国同步出版。
绘本题材相当有“中国式童年”的味道。比如,《一根绳子》里简简单单的绳子,可以结绳记事、套马、攀岩,也可以是孩子百玩不厌的玩具:跳绳、拔河、荡秋千;可以网住大鱼,也能编织成漂亮的绳结……一根绳子,是牵引、也是绊索,是攀援、也是捕捉。一个个片段化的画面中,徐徐展开了文明长卷。别致的设计,简洁的造型,邀请小读者来一场想象力的探险。
而《夏天》 草原上的动物们——大象、犀牛、棕熊、豹子、豺狗、山猫、小老鼠等,因争夺一颗光秃秃树的阴凉而打闹起来。最终它们协力抵抗了高温,故事用微妙的东方幽默表达了友好互助的寓意。曹文轩的东方哲学启迪心灵,郁蓉的剪纸艺术妙趣十足,一个诗意的故事,教孩子学会“爱与被爱”。
作者:许旸
图片:出版方供图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