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中敏感而自卑的米桃引发讨论,家长究竟该不该带孩子“见世面”?

文汇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143.jpg

日前,热播剧《小舍得》迎来大结局。

剧中的几个孩子也让许多观众心疼不已,无论是被妈妈逼迫得喘不过气的子悠,还是自尊心强的欢欢、早早被套上“枷锁”的超超,无不让看客为他们的童年心酸。

但还有一个孩子,虽然家庭和睦,也没有填鸭式的学习压力,可却依然让人揪心不已。

“自己再没用

也不想拖孩子后腿”

在许多娃爸娃妈们看来,米桃那绝对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剧中无人不称赞:

“你家米桃真懂事,学习成绩又好,不用大人操心,真省事。”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148.jpg

就连米桃妈自己也想不到,女儿米桃竟然是个“小天才”:

一天奥数班没上,上来就能考个满分;

智商被测出来140,学校成绩次次排名第一;

金牌班的辅导老师因为惜才,甚至自掏腰包,垫报名费也要让米桃能上金牌班;

米桃也没辜负老师厚望,只招收8个学生的进班摸底考试,上来就考了个第一名。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244.jpg

孩子聪慧要强,米桃的父母们自然也不想“拖孩子的后腿”:

米桃的妈妈是家政保洁阿姨,每天要带着大包小包的清洁工具,上门给人打扫卫生。

米桃的爸爸是水果摊摊主,每天起早贪黑地卖水果。

为了让米桃进入“金牌班”,夫妻俩不仅拒绝了田雨岚提出的拿五千元换米桃让出“金牌班”名额的提议。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248.jpg

两个人更是拼命挣钱。一个摆水果摊的同时兼职送快件,一个牺牲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又多接了几家活。

为了女儿能补上课外拓展项,米桃妈还跑到老师家里,主动免费做家政,只希望老师能帮忙争取课程的优惠。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253.jpg

被父母这样努力付出的米桃,应该是幸福的吧?可剧情却与我们想的事与愿违。

米桃不仅越来越不快乐,甚至越来越自卑。

无论是看到朋友夏欢欢的家、满柜子的礼物、听到从没听说过的公主的名字,她的眼里都是止不住的羡慕。

可她也清楚父母的不易,所以米桃选择了将这种情绪隐藏,将乡下与城里的种种落差感埋在心底,从不轻易表达委屈,却也一直在为难着自己。

米桃爸妈没有注意到女儿的情绪,他们努力弥补着女儿与同学的“差距”,带着要让女儿“见世面”的执念拼命工作,米桃看在眼里,落差和心疼父母的心情相互拉扯,最后越来越不开心。

“见世面”似乎是很多娃爸娃妈们的执念。

有网友曾留言:

她家孩子因为没能认出一个名牌鞋子的牌子,被同学嘲笑没有见过世面。孩子回家后很难受,嘟囔着自己被同学说成是“乡巴佬”。

听着孩子的抱怨,妈妈也很难受。

许多人说“见过世界和没见过世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可经济实力越好就等于越能“见世面”吗?

没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就无法让孩子“见世面”、就会拖孩子“后腿”吗?

能在心中“悟”

才是吸收了世面

如今,“见世面”这个词,被不少家长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画上等号。

在网上,也总不乏看到这样的新闻:

有大学生在借贷平台上,借了8000块钱去旅游,等回来后,利息已经滚上了几万块,彻底还不上了。

又或者父母为了孩子见世面,把孩子送出国。可出国回来后孩子依然觉得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

所以,人人称赞的“见世面”,究竟见的是什么?

“万卷书”

有位博主,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走出老家的地级市。

上了大学,她的生活费也都得靠奖学金来维持。虽然生活窘迫,但她却热爱读书、观察、学习。

稻盛和夫曾说:“书本教给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我们可以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自身的直接经验,加上读书得来的间接经验,构成了人生成功的精神基础。”

她总结了两样让自己受益终身的东西:

“第一,书籍是看世界的窗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帮助我完善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第二,因为文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各类书籍的输入,帮助我建立了更强大的思维方式。。”

从一座小城跨越时间、跨越地域,结合着书籍长久的浸润,她的博客上写满了这些年的思考和体会火遍全网。

“脚下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指一定要去踏遍各大名胜山川,街头巷尾、家附近的小公园、郊外的一座山一条河,都是“路”。

毕淑敏曾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其实,对孩子来说,与父母一起,去认识和探索世界,都是增加阅历的机会。

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收获了什么。

“生活事”

除了“看”和“走”,有些时候,生活的苦难,也是一种“世面”。

前段时间,这篇博士论文的《致谢》,想必你一定看过。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306.jpg

微信图片_20210505142726.jpg

不少网友,看完这篇论文致谢后都说,不止一次热泪盈眶。

不仅仅是因为作者黄国平凄苦的遭遇,更是因为历尽千帆,你都无法从他的笔下读到任何的痛苦与抱怨。

有的,只是平静与坦然,是奋斗的从容,和无限的感恩。

成年人世界的不容易,应该让孩子看到。了解好的生活是什么样,也能看到负重前行的人是怎么生活,看到这些人生百态的孩子,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如果已经身处苦难,那就告诉孩子,你要举起火炬,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光。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其实,孩子不仅要“见”,还要心里悟 。

人情事故,人生百态,都是世面。

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才是孩子见世面的关键。

其实所谓的见世面,也是一种途径而已。

与其盲目执着于让孩子见世面,不如问他们如何才能感受到幸福。

见过了世面,我们作为父母,不要忘了更重要的:

孩子身上扎实的尊严感和价值感要从何而来?

孩子是否能从细小的细节中察觉生命的美感?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吗?

不要觉得这些并不重要。

正是这些品质,能帮人克服一切苦难。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凯叔讲故事、小十点、钱志亮工作室、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