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国企产品设计师开发新“产品”,代配药效率提高10倍

文汇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20414152431.png

最近,一位国企产品设计师设计了一个“产品”,不仅能迅速统计整个小区近40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还将代配药效率提高10倍。这一操作推出首日便收到70余位居民的配药需求,隔天,志愿者只用了半天时间就配回了这些急需药。

4月12日,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光新大楼小区发布了《光新大楼疫情生活指南》。其中,一条关于“全程无接触代配药”的操作指南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微信图片_20220414152445.png

记者尝试后发现,进入“代配药申请表单(石墨文档)”页面后,点击“问卷设置和数据查看”,创建副本并在已有模板下按需改动楼栋、目标医院等模块,半小时内便可完成社区“定制化”版本表单,构建专属代配药需求数据库。

据悉,这一创新“团”药模式出自于90后国企产品设计师郑健玮之手,单次代配药从1.5小时/人份到4.5小时/35人份,不仅配药效率提高10余倍,还大大减轻了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们的负担。

29岁的郑建玮是光新大楼小区的“老住户”。小区封闭后,他一直活跃在各个微信群、志愿组中,为社区防疫贡献出青年力量。“几分钟不看群就99+了,零星有居民求药的消息总会被刷屏淹没。”郑健玮说,有一次志愿者“爬楼”刷到一位老伯的“断药”求助,而这距离老伯发消息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

微信图片_20220414152501.png

作为一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郑健玮平日里经常根据客户需求搭建应用场景、设计解决方案。于是,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借助在线协同办公工具,运用产品设计思维解决“代开药”难题。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迅速收集居民反馈。

“考虑到我们社区老龄化很严重,大部分人都不会填写表格,我就想到用石墨文档,做成问卷表单形式,让居民勾选。”郑健玮解释称,这些收集来的问卷数据可以在后台直接导成想要的多维表格,而不只有单一的统计结果,这就大大方便了运力的统一调配。“比方说,我要看哪些人要在区人民医院配药,我只需要在后台勾选医院视图,就可以看到对应的列表数据。居委根据这份名单,直接派一辆车去人民医院,小半天就可以完成配药了。”

微信图片_20220414152727.jpg

其次要统一信息收集格式,一次性统计整个小区6栋楼近4000位居民的配药需求、药品类型、年龄层、指定医院、紧急程度等信息。

“一开始我们觉得需要上传医保卡照片、身份证照片,林林总总加起来要填18个问题,后来发现很多都不需要。” 郑健玮介绍称,问卷经历过2次迭代,精简了信息采集,“年纪大的都喜欢把药盒子剪下来放在医保卡里,连药品照片也不要传了。”据悉,目前问卷填写的平均耗时,从6分钟/次,提速到55秒/次。

最终,郑健玮花了将近3个小时完成最终设计。当晚便收集到70余位居民的代配药需求。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便根据这份清单将急需的药品及时带了回来。

“之前居民代配药都是跟我单线联系的,零星有一、两个,我想这么多居民肯定不止这点配药需求,于是就结合楼内登记统计工作,先组建了一支专门配药的团队。”中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成介绍称,随着疫情不断扩散,出于保护老年人的考虑,4月8日,他正式组建了首批年龄普遍在30—40岁之间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替换原本年纪偏大的楼组长和党员志愿者们。郑健玮正是第一批登记统计团队的核心成员。

目前青年志愿者团队已根据需求,逐步扩展成包括登记统计团队、楼栋门岗服务队、巡逻先锋队、配药运输队、物资后勤保障团队、及封控楼栋志愿者团队在内的6支队伍。整个配药流程采用“一正一反”的“团”药模式,由登记统计团队、楼栋门岗服务队、和配药运输队相互配合,基本完成全社区覆盖。值得一提的是,从统计到收取病历卡再到分发药品,每一个环节都采取无接触模式,最大限度保证居民和志愿者双方安全。

作者:张晓鸣 陶钦忆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