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他的《人体构造》开启了解剖学全新时代,被誉为不朽杰作

文汇客户端

封面立体.jpg

《伟大的科学家》

〔英〕安德鲁·罗宾逊 主编

丁曼旎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伟大的科学家》通过43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的传记,带领读者回溯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重温科学史上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透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而科学家们的个人奋斗与成就从来都与人类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

b9486e4bb3b1e3154170881be35c7e7.jpg

>>内文选摘: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1514-1564):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学家

海伦·拜纳姆/撰

如果想要观察大自然的杰作,不应该埋首于解剖学书籍,而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刻苦练习解剖技能。

——帕加马的盖伦,《论各部分的功用》第二卷第三章,公元2世纪

画家伦勃朗1632年的画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画中的这些解剖者都是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协会的会员。这些富有的协会会员,购买了画中正在被解剖的阿里斯·金特的尸体。这个倒霉的阿里斯·金特因为偷了一件外套而被处死.jpg

▲画家伦勃朗1632年的画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1543年7月,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出版了不朽杰作——《人体构造》。这部书共有7大本,分别讲解骨骼、肌肉系统、静脉与动脉、神经、腹部的生殖和消化器官、心脏与肺、大脑与感觉器官。该书用拉丁文写成,并配有73幅插图。自此,解剖学开启了全新时代。

维萨里出生在布鲁塞尔,之后举家迁往哈布斯堡治下的尼德兰地区生活。他的父母人脉广泛: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者查理五世宫廷里的一名药剂师;他的母亲是政府官员的女儿。得益于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影响下所形成的开明的人文主义氛围,他在鲁汶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伊拉斯谟鼓励人们研究用古代语言 (古典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书写的原始文本——这一风气形成于文艺复兴初期的欧洲——而不是那些经过几代伊斯兰和中世纪欧洲学者传抄形成的著作。因为在抄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从而扭曲原文的意思。

他继承了父亲的医学事业。1533年,他搬到巴黎,师从当时一些最杰出的学者——西尔维乌斯、约翰·冈瑟、让·法纳尔——他们把人文主义的学术原则应用到医学当中。1536年,法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迫使维萨里返回家乡。但在离开前,他做出了惊人之举——当着同学们的面,他首次执刀解剖尸体。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的这幅肖像是根据1543年简·范·卡尔卡的木版画创作的.jpg

▲安德雷亚斯·维萨里的肖像

返回鲁汶后,他继续研究解剖学。他曾与一位同样热衷解剖学的朋友在城墙外忙活了一夜,在一具具腐败不堪的尸体中搜集骨头。他通过这场冒险拼凑出一具几乎完整的人体骨骼,十分珍贵。只不过这种机会并不常有。尸体一般很难得到,而许多教学中心也缺少人体骨骼。维萨里相信尸体是解剖学知识的基本来源。他完成了学士学位论文(1537年年初发表)并继续从事解剖研究,直到同年晚些时候启程前往意大利。

1537年9月,维萨里到达帕多瓦大学。12月5日,他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给欧洲最著名的医学院之一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获得了一份外科和解剖学讲师的工作。在获得任命的第二天,维萨里就开始在学生面前解剖尸体。

酝酿《人体构造》一书

帕多瓦大学在威尼斯总督的领导下,一直处于医学研究的最前沿。医学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解剖演示,会在冬季持续三周,吸引了大批渴望一窥解剖学的学生。解剖时,首先打开腹腔,研究其内部器官,然后是胸腔和其他器官,接着仔细检视了头部和大脑,最后检视四肢。这一历史悠久的解剖步骤,能最大限度地延缓尸体的腐烂。

维萨里在帕多瓦大学提出了两项重要的教学创新,且均被写入《人体构造》一书。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不同,维萨里总是亲自执刀,同时扮演讲师、演示者和解剖者的角色。他拒绝空谈,也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他的解剖向观众传授他的方法。他并没有回避当时流传的各种解剖学文献。但他的人文主义方法使他身体力行地去证明备受尊敬的公元2世纪学者帕加马的盖伦的权威,而不是像14世纪蒙迪诺·德·鲁齐的《解剖学》那样,仅对盖伦的观点进行评论和注释。盖伦曾告诫他的读者,要对书本上的内容和直接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维萨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分辨出盖伦的哪些知识来自对动物的解剖。这其中必然包含某些错误——他会拿这些问题与学生们进行讨论。当时必要时,他也会使用动物代替人体。

在众多困难中,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解剖意味着要研究全身的系统,如静脉和动脉,就必须在事后重建(维萨里追随盖伦,认为静脉和动脉是分别以肝脏和心脏为基础的两套独立系统)。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人体,维萨里创作了逼真的挂图来配合其解剖。之后这些挂图被制作成电影海报大小的版画出售。1538年出版的《解剖六图》就是这样一套版画,读者可以对照着文字表征来研究解剖的对象。维萨里和艺术家简·范·卡尔卡合作完成了《解剖六图》。卡尔卡曾在著名意大利画家提香位于威尼斯的工作室学习。帕多瓦就位于当时世界艺术中心的附近,的确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1538年出版的《解剖六图》是简·范·卡尔卡为维萨里绘制的6幅早期教学用图。这幅静脉与动脉图正是其中之一。图中的肝脏分为5叶。他会在《人体构造》一书中纠正这一点.jpg

▲1538年出版的《解剖六图》中“静脉与动脉图”

市面上很快冒出《解剖六图》形形色色的仿冒品,足以证明其成功。但更令维萨里心满意足的是帕多瓦可以向他提供更多的尸体(来自被处决的罪犯)。1540年1月,他受邀在博洛尼亚(意大利城市)分享他的解剖教学方法。当着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中近200名观众的面,他与现任解剖学教授马泰奥·科尔蒂发生了冲突。当时维萨里负责解剖,而上了年纪的科尔蒂则在一旁朗读蒙迪诺·德·鲁齐的《解剖学》。后者还在讥讽解剖就是一种体力活,维萨里就当众纠正了科尔蒂、蒙迪诺、盖伦以及他本人在《解剖六图》中共同犯下的一个错误:肝脏并没有5个叶。

之后维萨里花了两年时间酝酿《人体构造》一书。他大量阅读盖伦的著作。当他在解剖台工作时,一定要有一位艺术家在旁边将成果用绘画记录下来。这些画作之后会被制作成精美木刻版画,也就是把图画直接贴在木板上刻版。事实证明,木刻版画在印刷史上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其功能类似于活字,可以根据需要将之插入页面。尽管维萨里用古典拉丁文书写的大段、大段文字说明很重要,但《人体构造》一书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香画室某位不具名的画家(只是有可能)在维萨里的指导下,为《人体构造》一书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书的卷首插画有力地诠释了维萨里所倡导的解剖学。书中一系列关于骨骼和人体肌肉的插画引来啧啧赞叹。14幅展示人体肌肉的插图都是以全身像的形式绘制,画中的人体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仿佛他们在皮肤被一层层地剥掉并裸露出肌肉后,依然还能活蹦乱跳似的。

维萨里在《人体构造》一书中,一层一层地展示了人体的结构,最后只剩下完整的骨骼。图中的骷髅靠在一把铁锹上,也许正要用那把铁锹为自己挖掘坟墓,以便埋葬自己的遗骸.jpg

▲维萨里在《人体构造》一书中,一层一层地展示了人体的结构,最后只剩下完整的骨骼

维萨里亲自监督《人体构造》一书的印制过程。他为此离开帕多瓦前往巴塞尔,与人文学者兼出版商约翰尼斯·玻尔图努斯合作。玻尔图努斯以其印刷质量而闻名。他高超的印刷技术在最终的成品中得到了体现。《人体构造》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一次胜利。这本书其实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既非学生能负担得起,也非供解剖学家用血淋漓的双手随时翻阅。便宜的《人体构造提要》才更符合市场需求。该书的一些活页插图被设计成可以剪下,而各器官的插图则按照一定的顺序叠在一起,加入到全身解剖图中,从而便组成了立体解剖图。这种做法在当时很流行。经过修订的《人体构造》第2版于1555年面市。维萨里将余生都贡献给了《人体构造》与皇帝查理五世,并在扎金索斯岛去世。他生前可能正在考虑返回帕多瓦大学。

这是1573年的人体解剖立体页,这幅图的每一层都可以被掀起,从而展示出主体腔内的不同部分,使读者一目了然。图中男子的相貌与维萨里本人酷似.jpg

▲1573年的人体解剖立体页,这幅图的每一层都可以被掀起,从而展示出主体腔内的不同部分

身后之名

阅读《人体构造》很容易断章取义。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早期的解剖学著作很少使用图片,即使附有图片也主要是文本的图解表示,用于辅助记忆,而非人体结构的可视化表达。维萨里固然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传统解剖学知识和描述的一部分,但他的成就仍然实现了巨大的突破。除了分裂为5叶的肝,他还纠正了当时解剖学中的许多错误:人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颅底微血管网(由紧密交织的静脉和动脉血管组成的复合体)并不一样,而心脏隔膜上也没有气孔让血液通过。

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各式各样的文本不断复制和引用维萨里的插图。面对新知识,这些逼真的插图非常实用。保守派批评28岁的维萨里竟然敢对盖伦指指点点,但那种通过研究人类的身体而非书本来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在整个欧洲产生了反响。维萨里将对大自然的细心审视带入解剖学,而这种态度当时刚刚扩展到其他观察科学,如植物学和地理学。《人体构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方式,也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对皮肤下面有什么的认识。



  作者:海伦·拜纳姆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