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游出租车补充运力,市民就医用车难有所缓解

文汇客户端

微信图片_20220428184514.jpg

“你好,我来接您出院了!”4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口,身穿“大白”的驾驶员刘红兵,搀扶着一位刚出院的老人坐上了出租车。老人坐稳后,他又和其家属一起把轮椅收好放到后备箱中。为了完成这次保障任务,在接到强生出租62580000热线电话的派单后,他提前15分钟就抵达医院门口等候着。

20分钟后,出租车将老人安全送达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的家。刘红兵稳稳停住车,打开车门,搀扶老人安全下车。

疫情期间,由于公共交通停运,市民就医的出行问题一度比较突出。自4月18日起,上海推出了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记者了解到,以强生出租为例,截至4月25日,一周以来共计完成出院患者用车1553单。有了出租车作为运力补充,居民就医用车情况有所改善。

微信图片_20220428173936.jpg

每运一单就消杀一遍,乘客坐得安心

送完老人,刘红兵立即对车辆进行消杀,特别是门把手等乘客频繁接触的部位,更是来回擦拭了三遍。

“刚出院的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多擦几遍,让他们坐得安心。”刘红兵严格遵守防疫规定,每做完一单,都反复对车辆进行消毒,随后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家医院接出院的市民回家。

“今天有4单,都是昨天安排好的。昨晚还一一打电话确认,看是否有变化。”刘红兵说。别看单数不多,但其实也挺费时间。

一周以来,刘红兵最远送乘客到崇明和金山。“送过去路上要一个多小时,再去下一家医院又需要一个多小时。”刘红兵补充道,“郊区有些村路封控,还要和村委会沟通才能进村。”

在刘师傅看来,穿着防护服、戴着橡胶手套开车的确不大方便,尤其是前两天气温偏高,经常热出一身汗。不过,他还是比较看得开,“我和自己说,这些天就克服一下,人家医护人员比我们辛苦多了,我们开车还是坐着的,和他们相比,这点辛苦也不算什么”。

微信图片_20220428174337.png

强生出租市场运营中心工作人员陈晓告诉记者,4月18日起,强生出租担负起了保障中心城区各医院出院患者返家的任务,“目前我们每天有四五十辆出租车在承担这个任务”。

特别是18日刚推出业务的时候,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主要是一开始大家不熟悉,以为是我们的电调恢复了。”陈晓解释,“目前叫车电话只可承接出院返家业务的预约登记。同时,出院病人需带好医院的出院证明以及24小时内的核酸阴性报告。”

陈晓表示,电调每个时间段的任务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也想借此提醒一下市民乘客,如果行程临时发生改变,尽量要提前拨打热线电话,及时告知调度,“现在出院用车需求还是挺大的,这样可以把运力留给其他有需要的市民,也免得司机跑空车”。

路线协调更优化,减少居民等待时间

4月25日是周一,市民普通就医需求不减。“今天计划去医院看病的市民用车来回是54次,再算上志愿者配药来回6次,数量比前几天有明显增长。”普陀区万里街道工作人员刘丽告诉记者。

为缓解当前市民普通就医的交通需求,万里街道近期在原有“非急救转运车队”的基础上,新增巡游出租汽车,且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锦江出租司机张惟羽、张福久和吴振明组成了三人团队,加入到了万里街道这支保障车队。

具体来说,如果居民有就医需求且没有出行交通工具,可以向所在居委会申请。居委会对居民的患病情况、楼道封控情况以及核酸报告等基本信息初筛后,报街道医疗保障组复核,确认确需就医且符合用车规定的,街道车辆保障组第一时间调度巡回出租车接送居民就医。

微信图片_20220428171020.jpg

7点20分,在对车辆仔细消杀后,张惟羽来到某小区门口,接上预约的居民。早在前一天晚上,他就与居民确认了上车时间和地点。9点,送第二位居民到普陀区人民医院就诊。送医、等待、送回,一个上午很快过去。张师傅在等待的间隙,还去做了个核酸检测,“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保障居民安全。”下午,他还要送一位居民去长征医院做血透。

“这两天没了之前的忙乱,路线协调优化了,街道提前一天给到名单,我们一个个打电话约时间,排出最合理的行程,也减少了居民的等待时间。”张师傅表示。

还有居民需要紧急就医,不可能提前一天预约,怎么办?据了解,居民可以和街道协商,再由街道通知司机。“如果情况紧急,我们立刻去接。”张师傅说。

运营多日,街道干部分析了居民们的就医数据,其中,周一上午一般是用车小高峰,周二和周四申请做血透的比较多,周六和周日因门诊不开,就医居民少一些。针对这些情况,张惟羽和同事们尽量做到劳逸结合,双休日适当休息,留出一人值班以应对突发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428171114.jpg

需求端、供给端均有难点,期待创新解决

当然,出租车运力还未完全释放,离市民就医出行需求还有缺口。在文汇报“战疫24小时服务平台”,不少市民提出增加电调用车、联系出租车去医院等诉求。

昨天,家住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朱女士,陪着同楼邵老伯去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配药。“老人是重症肌无力加重度抑郁症,小区爱心配药满足不了特殊用药需求,互联网医院又要求必须有相关医院就诊记录,所以必须要本人去配药。”朱女士介绍,“可能周边小区老人比较多,用药需求大,车辆一时安排不过来,我就陪着他一起走过去。”她希望街道能够增加巡游出租车的运力保障。

记者了解到,出租车运力紧张,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就需求端而言,由于不同街道的居民人数和年龄结构不同,对于出租车数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配药就诊等不同形式、各家医院不同就医流程,造成居民就医时间也不同。因此,针对居民普通就医的交通需求,确实存在众口难调的情况。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出租车运力依然不足。以强生出租为例,目前公司约有590张通行证,但很多司机不能出小区,所以每天上路的车辆约为300辆。除了满足就医市民和出院患者用车保障队伍之外,这300辆车中还有部分车辆承担虹桥枢纽等场站的服务保障任务。

微信图片_20220428171059.jpg

采访中,一些司机反映,能否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前提下,适当变通用车规则?“比如,同一个方向的就医需求,司机能不能带上两位乘客?或者在接送的时候,路线设计更灵活?这样在坚持闭环的同时,也能提高运力。”

此外,司机们还表示,有关部门能为驾驶员们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目前,张惟羽三人住在街道提供的办公室内,但也有一些司机每天睡在车里,生活、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作者:张晓鸣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