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民俗知多少?二十四节气文化走进上海社区

文汇客户端

6.PNG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文、物候、人事活动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时间认知框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如何更好地传承推广传统文化资源,让大众真切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今天是节气中的春分,“二十四节气文化进社区”在仙霞新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启动,由上海长宁区翰闻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image.png

说起春分习俗,“送春牛”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一些地区的农民会以糯米团喂食耕牛,以示犒赏,其中也蕴含了农村人对耕牛的怜惜之情。此外,吃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聊起节气的古诗,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一首《春分》——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正说明了春分的昼夜,黑夜与白昼两不相争,平分了十二个时辰;春分第一候燕子从南方归来了;“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竖蛋的传统,春分前后,和风鼓荡,用来放风筝正好,一者可满足小孩子的愿望,二者可通过放风筝表达对未来的祈盼。

image.png

春分之后,风不再寒冷,温度也迅速提升,又一大片花儿被催开了。春分后常见的桃花、杏花、垂柳都相继开出花来,海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绽放,直到绿肥红瘦的境地。3月底的时候,稠李、杜仲、樱花、榆叶梅也开始了花期。春分的花信风正是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江南文化之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时间文化系统,是江南地区民众依据江南风土环境与生产、生活需要、对起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二十四节气进行的地性的经济安排、社会调整与文化设计,是江南人关于自然时序的经验总结与智慧结晶,承载着由山川日月所孕育与映射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

undefined

江南文化之二十四节气进社区活动的开展,采用二十四节气图文展示、古诗词朗诵、传拓、女红、展览、制作美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学校。

据悉,上海长宁区翰闻文化交流中心以推广、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创造性地赋予节气中的重要节日以新的形式和内容,使之符合大众情感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undefined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