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在艺术中重返自然

文汇客户端

CHEN2225.JPG

近日,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新“重返自然”国际艺术群展,予人满眼清新,满心惬意。这是该馆继2020年成功策划举办“以花之名——生长中的艺术人文品牌项目”之后的最新探索。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26位卓越艺术家极具代表性、前沿性的缤纷自然主题创作100余件集结在这个展览,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邀请观众在艺术中重返自然,共同探寻面向未来的艺术与生命之径。

28 “重返自然”展览第三篇章“绘事”展出现场 郑祎作品.jpg

展览分为“人与风景”“行旅”“绘事”“问与探”四个篇章,展品中有对自然母题个人化的艺术再现与创造,有对环境议题的深刻追问与反思,亦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独特表达。艺术家们基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人生阅历和艺术探索轨迹呈现出方法与语言丰富各异的创作面貌。

CHEN2506.JPG

洞穴中的人类祖先即开启了对自然的描摹与想象。世界各个文明亦都孕育沉淀了丰厚的流变中的有关自然的艺术与哲思遗产。中国艺术史中“山水”与“花鸟”绘画、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西方艺术史中“重返风景”的变迁,更为今人津津乐道。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爆炸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全世界各界普遍关心的议题。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李丹丹博士看来:“此刻,不止于艺术领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重新感受到对自然的热爱、渴望与关切,我们也从自然中照见自我与社会,不断获得慰藉、灵感、赞叹、惊醒、启迪……”

01 “重返自然”展览第一篇章“人与风景”展出现场.jpg

展览以“人与风景”作为第一篇章,探讨人与风景的关系,展出的英国艺术家埃利·戴维斯(Ellie Davies)“随我来”系列作品,瑞典艺术家组合因卡&尼克拉斯(Inka & Nicolas)“4K超高清”系列作品,是两组独特的大地艺术、摄影创作。他们不是简单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观看、思想、行动、再现与创造中将大自然升华为审美意义的风景。风景中留下人的痕迹。

13 陈萧伊作品“横截面”系列与《山的手相》出现场.jpg

第二篇章的“行旅”二字借自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的“行旅图”。壮阔山水中的绰绰人影总让人浮想联翩。这一篇章并置了4位艺术家的11组作品——他们不断提问、探索、行动、创造的视觉成果。将自己抛入某种“未知的自然之境”是他们共通之处。骆丹走遍了中国西部,用镜头记录下辽阔苍凉、看似无人却处处留有人的痕迹的“无人之境”。陈萧伊以横断山脉区域的矿山与开采遗迹为聚焦切口,尝试通过更旷阔的叙事对西部山地进行“影像扫描”。袁绍珊前往北极圈艺术驻留,以空间为命题,结合影像、摄影等手段进行跨媒介创作,探讨非场所、公共空间、都巿废墟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王璜生自2020年以来对于“生命”的深入体验与重新思考,唤醒了当年珠江溯源采集的植物标本的生命及情感记忆,创作了一系列以植物为元素媒介,探讨时间、过程、成长、生命、情感、记忆等话题的作品。怀揣着不尽相同的追问,这些最终的“行旅”作品所展现出的令人惊喜的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着实令人振奋。

CHEN2708.JPG

名为“绘事”的第三篇章,取自《论语》中的“绘事后素”(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是整个展览中艺术家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文化背景最丰富的展区,其中的艺术家包括郑祎、曹晓阳、傅百林、余友涵、伊凡·亚戈特(Iván Argote)、陈彧君、石至莹、金宗学(Kim Chong-Hak)、曲丰国、丁乙、董孝驰。面对空白的画布,艺术家们叩问共同的主题。从具象到抽象,从墨分五彩到斑斓缤纷,从平面到立体……不同的艺术家依仗自己的妙笔,捕捉符合内心思绪与情感的自然印象,锤炼语言,堆叠笔触,绘制出专属的自然画卷。

73 “重返自然”展览第四篇章“问与探”展出现场.jpg

甄选一系列独具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多元创作的第四篇章“问与探”,包括诸多影像、装置等,发人警醒、令人惊奇。艺术家们直接拼贴粘连尚有温度的材料以重构新的生命图谱(胡项城“光影与光阴”系列、莱诺·艾斯提夫《普罗旺斯来信》);以厚重青铜塑造“生命之树”(尚-马利·阿普里欧“生命之树”系列);用诗意的方式警示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龙盼《风铃》《铜树》);用身体介入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自然之美及“人类作为大自然一份子”这个显而易见又常被忽略的事实(童文敏《植物标本文献》《反射-松林》);运用最尖端的技术无限接近并捕捉活泼轻快的生机勃勃(夸尤拉《点彩:普罗旺斯》);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展现人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加百列·里科《上帝之星》);用号召公众参与的方式发出“重返自然”的呼唤(刘毅《鸟鸣电台》)……其中《鸟鸣电台》不仅在8楼明珠美术馆可以聆听,7楼新华文创·光的空间书店里也能时不时发现“鸟鸣”。

CHEN2542.JPG

明珠美术馆一直以来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自然与艺术的关联等绿色议题,比如2020年启动的“以花之名”展览成为不断生长、走出美术馆的艺术人文品牌项目,2022年的“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同步衍生出诸多可持续主题探讨讲座与手作实践等。此次展览既是绿色理念的延续,也是新的出发,是对当下中国乃至全球艺术家的自然相关议题创作的关注,同时也是一种召唤和期许,邀约大家走进自然,重新关注自然这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议题。

CHEN2376.JPG

展览期间,馆方将举办专题讲座、论坛、工作坊等丰富活动,不仅谈艺术、谈自然,也谈科学、谈哲学,从自然科学、中西方哲学、植物学、人类学、艺术美育等多角度出发,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共谈,启发思路,开辟新视角,推动绿色共识与可行性共建。并且还将与参展艺术家深度合作,开展面向儿童及成人的艺术工作坊。馆方还特别为展览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儿童导览手册,邀请小朋友们跟着手册一起探索展览,寓教于乐,增加观展趣味性与知识性。

CHEN2669.JPG

作者:范昕

编辑:王雪瑛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