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成色鉴定:过去40年的这些国产经典电影你都看过吗?

文汇网 2018-07-27 11:20:43 显示图片

捕获.JPG

▲2002年上映的电影《英雄》,采用全明星阵容和跨国团队的大制作,将中国的古典意境与武侠融汇在一起,成就了一套具有独特东方美感的影像话语体系。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中国电影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这40年来,我国的电影诞生了不少的“爆款”,在大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起了巨大的话题。

文汇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上海戏剧学院厉震林、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左衡等几位专家,对改革开放40年来影响了大众的若干电影进行评析。

这些影片,让人们看见了奇景,也照见了生活;看到了世界的视野,也见到了中国的精神。从最早发出“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的惊叹,到对“这就是中国电影”的认同,再到“以独特视角引发观影热潮”的自豪,观众的审美和情感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社会生活的革新与变化。

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庐山恋》《少林寺》《人生》

捕获.JPG

▲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在青年人中间掀起了一阵“浪漫风暴”,构成了当年无数人心中的爱情范本。

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中,中国影坛产生了多部引发“万人空巷”的现象级电影。人们纷纷为一部电影而惊异,而心动,而落泪,而奔走相告:“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爆款”的背后,是对于“人”这一主题更为开放和深入的表达,让这些影片在大众中引发强大的共振。

1980年的《庐山恋》,在青年人中间掀起了一阵“浪漫风暴”,构成了当年无数人心中的爱情范本。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厉震林评价说,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类型片的桎梏,呈现出了商业片的萌芽,在美学上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震撼。光是女主演张瑜在片中的靓丽服装,就换了43套,比《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服装还多,看得人目眩神迷——其中还包括一套泳装。片中还出现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吻戏。尽管有学者澄清,这个吻在国产电影中并非最早,但依旧有许多观众愿意相信,是《庐山恋》贡献了“中国银幕第一吻”。据当事人回忆,拍摄那段戏时,两位主演都十分窘迫。张瑜飞快地在郭凯敏的脸上“蜻蜓点水”般亲了一下,两人的脸都瞬间变得绯红。就是这个轻轻的吻,让所有观众的心跳都漏了一拍,也为中国爱情电影掀开了新的一页。

捕获.JPG

▲电影《少林寺》海报

紧接着,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成为整个中国乃至亚洲影坛的一记“平地惊雷”。与旧式武打片中纯表演性质的打斗场面不同,该片从全国寻找武术家来出演,一招一式全是真功夫。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看来,《少林寺》挖掘了一个前所未有,持续数十年的巨大IP——“少林功夫”。影片1982年1月在香港公映,之后很快进入内地放映,引起轰动。不单在城市,无数村民搬着板凳,浩浩荡荡赶集一般涌向临近乡镇观影。许多人看了三五遍乃至十几遍,一首《牧羊曲》传遍大街小巷,片中潇洒的地趟拳、螳螂拳、醉剑也引来男孩们纷纷模仿……在票价仅为一毛钱的那个时代,《少林寺》创下了过亿元票房的奇迹。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告诉记者,根据电影发行公司在当时的统计,该片在全国的观影人次达到了3.5亿,而这还不包括难以统计的露天电影放映数据。“对于中国电影后来的产业化、市场化,《少林寺》等片都具有起源性的意义。”丁亚平指出,档期的概念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少林寺》作为贺岁片的先驱,春节期间在香港上映的思路使国产电影有了最初受到启发和效仿的对象。《少林寺》也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一部重要标志性影片,引发了之后一段时间内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潮流。

捕获.JPG

▲电影《城南旧事》剧照

1984年,一部影片在全国范围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这部影片,就是吴天明根据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人生》。当时,关于男主人公到底应该选择农村女孩刘巧珍,还是城市女郎黄亚萍,观众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把高加林视为一个“负心汉”,为了自己更好的前程,抛弃了曾在危难中帮助他的巧珍;但高加林不甘平庸,想要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到城市中去施展抱负,这何尝不是一种期待“知识改变命运”的努力?在男主人公对于两个女人,对于事业与爱情的选择背后,《人生》留给观众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讨,而这也让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具有普遍意义。厉震林回忆当年放这部片的时候,自己还是一名大学生,隔壁寝室的同学还看哭了:“当时很多青年都跟男主人公有相似的经历,那种不服从于命运的精神特别能打动年轻人。”左衡认为,这场在全国引发的大讨论,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是我国向城市化发展转型的一个象征。

捕获.JPG

▲电影《芙蓉镇》剧照

这就是中国电影:

《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抹明红,一坛烈酒,一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于1988年公映,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绕不开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面世,标志着中国第五代导演进入了巅峰时期。也是自《红高粱》始,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一步步走出了一条多元而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道路。

捕获.JPG

▲电影《红高粱》剧照

今天,许多人只关注《红高粱》的艺术高度,却不知道这部影片当年在市场上也是极为轰动,该片的出品方西影厂共分得400万元票房收入。“这给当时几乎走投无路的第五代导演,指明了道路。”厉震林说,此前的第五代导演大都尝试用影像来叙事,先锋的表达方式并不容易得到大众的理解,票房都十分惨淡。但《红高粱》用浪漫传奇的方式,把画面和故事完美结合,既叫好又叫座。在影片一开始,是一段画外音:“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九儿和余占鳌的故事,在这种复述的架构中,被赋予了超现实的合理性。极具冲击力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古朴原生态的乡土展现,以及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惊艳了世界影坛,也引领了中国一股全新的电影潮流。在1988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红高粱》一举拿下金熊奖,成为第一部获得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

捕获.JPG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1993年,又一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引起了世人瞩目,那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不同于《红高粱》的粗犷,《霸王别姬》以极为华丽而细腻的镜头,将两名京剧艺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段小楼与程蝶衣,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门师兄弟,一个自称“假霸王”,另一个活成了“真虞姬”。戏梦人生的瑰丽与悲情,落在历史的纵轴上,串起了真与幻,艺术与生活,个人与民族的话题。张国荣入木三分的演绎,将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的形象深深烙进了观众心里。在陈凯歌的这部影片中,依然能看到承袭自《黄土地》的丰富文化符号和诗意影像,而更为宏大而丰满的叙事,则让这部影片真正成为了雅俗共赏的公认经典。该片摘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之后又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入选《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霸王别姬》票房成绩也十分抢眼,除了在内地获得4000万元票房,还在世界多国公映,打破了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捕获.JPG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1995年,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在主角马小军身上的少年心性,投射出的是许多人共有的青春回忆。梦幻化的,带有意识流的影像语言,也让这部影片流溢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气息。在过曝的镜头中,马小军爬上一个个屋顶,在城市的上空独自漫游的画面,至今仍为影迷们津津乐道。左衡说,当时中国的电影市场很不景气,《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经上映,就在全国引起轰动,大众纷纷涌入电影院去观看。这部影片本身亦成为一个话题,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依然不断被影迷提及和膜拜。影片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夏雨凭此片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时代周刊》评价说:“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大片以独特视角引发观影热潮:

《英雄》《疯狂的石头》《建国大业》《红海行动》

捕获.JPG

▲电影《英雄》剧照

世纪之交,中国电影市场产生过一段低迷期,年度总票房从1998年的14亿元,到2001年跌至只有8.9亿元。就在这时,《英雄》横空出世,用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把观众重新吸引回到了电影院,一举收获了2.5亿元的内地票房。影片采用全明星阵容和跨国团队的大制作,以色彩构筑寓言,将中国的古典意境与武侠融汇在一起,成就了一套具有独特东方美感的影像话语体系。之后的《十面埋伏》《无极》等影片中,都能看到《英雄》的影子。《英雄》在海外更是好评如潮,2004年在美国上映后登顶首周票房冠军,《纽约时报》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英雄》在美国上映的盛况。用厉震林的话说,《英雄》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其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张艺谋这部从文艺片到商业大片的转型之作,被公认为是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捕获.JPG

▲电影《疯狂的石头》剧照

就在国产大片迅速崛起的同时,2006年,一部小成本影片《疯狂的石头》作为一匹票房“黑马”,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在当时风行大场面、大制作的潮流下,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成熟化,是一种及时的补充。影片中,不同角色围绕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开了多方的“攻防战”。左衡评价该片是“更新了一代电影人的观念,对于中国和西方的电影文化进行了非常有趣的结合”。导演宁浩深受英国导演盖·里奇的影响,借鉴了西方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形式,制造了巧妙的“笑果”;与此同时,又根植于中国文化,融入了浓郁的本土特色。该片主演黄渤、郭涛都凭借这部影片一炮而红,而《疯狂的石头》本身,也开创了国产喜剧电影的一种新类型。

捕获.JPG

▲电影《建国大业》海报

2009年的《建国大业》,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部影片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刷新了国产电影首映日、首周票房等多个纪录,证明了其在观众中的号召力。该片在行业内的号召力更是空前,史无前例地汇集了170多位明星,而且这些明星都是零片酬出演。在厉震林看来,《建国大业》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回忆自己观影时的感受,“这么多顶尖的演员在里面飙戏,只觉得星光闪闪,气场实在是强大。”无数“大腕”争相“跑龙套”,成了《建国大业》创造的奇迹。许多演员都是主动联系剧组,希望能在这部献礼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中国电影行业的向心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与此同时,影片对于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尊重,也为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给出了范本。丁亚平评价该片“创作寻求突破和转型”,是“新式主流电影的代表”,不仅开启了之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的“三部曲”,对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主流大片也起到了引领和垂范的作用。

捕获.JPG

▲电影《战狼2》剧照

自《建国大业》开启的“主旋律大片”电影类型,到了2017年,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潮。《战狼2》以超56亿元的票房,站上了内地电影票房榜的冠军宝座,这一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左衡说:“《战狼2》证明了我国的电影产业,无论在市场深度,还是电影生产制作的能力上,都已经具备了国际一流的格局”。引人关注的是,今年又有一部《红海行动》,以相似的题材、类型,成为内地电影票房榜第二名。有专家认为,由这几部影片所开拓的中国电影新类型,在未来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钱好

编辑制作:吴钰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