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记忆 | 中国外交部送了两辆自行车,老布什高兴地骑回了白宫

文汇网 2018-12-01 22:08:38 显示图片

微信截图_20181201211914.jpg

【导读】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美国休士顿去世,享年94岁。自1974年10月21日起,布什曾出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长达13个月。在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的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送给他和夫人一人一辆自行车,让他喜出望外。

undefined

▲在北京骑车的布什

事情要从1989年年初说起。那时布什已担任美国总统。中美双方宣布,1989年2月25日布什总统偕夫人访华。为配合总统这次重要的国事活动,美国驻华大使馆印发了一本题为“布什在中国”的小册子。

那天,新华社天津分社的几位记者翻看这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一幅照片,是1975年布什任驻中国联络处主任期间,和夫人芭芭拉在天安门广场手扶自行车的合影。布什夫妇面带微笑,表情自然而生动,照片拍得很传神。

undefined

▲1975年,布什夫妇手扶自行车在天安门前留念

几个人围绕这张照片议论起来,有人还细心地辨认出,布什扶着的那辆自行车是上海生产的“永久牌”,芭芭拉扶的那辆是天津生产的“飞鸽牌”,看来他们喜欢骑自行车,喜欢用这样的出行方式和中国的老百姓接触。议论中,有人“戏说”一句:外国贵宾来访,中国政府出于礼仪都要赠送礼品,他们喜欢自行车,莫不如就送他们一人一辆自行车吧。大伙听了都笑了,因为觉得这是一句玩笑话,笑过之后就各干各的了。

undefined

▲老式“飞鸽”牌自行车

这当中有一个记者,叫丛文滋,40多岁,明显地比别人多了个“心眼”。事后,我俩相见时,他对我说,他没把这句话当玩笑话听,而是觉得这事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果办成了,还真是件有意义的事。他琢磨,送礼品不在花多少钱,买多贵的东西,而主要在礼品的“含意”,在礼品和受赠人之间有没有感情上的联系,能不能引起受赠人美好的回忆等等。他相信,自行车能使布什夫妇回想起在北京的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

undefined

▲骑车穿行在北京大街的布什夫妇

于是,他决定试一试。他先和天津自行车厂联系,对方一听,马上说:“好,好啊,这对国家和我们工厂都是好事!”可随即问道:这事能办成吗?这可是国家的“事”,咱工厂插不上手吧?丛文滋回过头,立即和新华社从事外事报道的记者联系,请他们将这个想法带给外交部。

真是巧了,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给布什夫妇送什么礼品发愁呢,一听这个主意,都说有新意,太好了!

几天后,一辆面包车把两辆自行车的零件,从天津自行车厂运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工厂技术人员在那里把自行车装配起来。没搞什么“特制”,就两辆普通的飞鸽车。稍有“特殊”的是,每辆车的后座上各挂了一个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背包,以便骑车出行时好放些东西。

undefined

▲布什总统访问中国

赠车仪式是2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布什夫妇抵达北京不久,在他们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举行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将一辆男式飞鸽车和一辆女式飞鸽车分别赠送给布什夫妇。布什夫妇一见,眼睛为之一亮,喜形于色——他俩显然没想到中国政府会送给他们自行车,而且一看到自行车,确实把他俩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了14年前的北京——时年50岁的布什在这里度过了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章节。

布什兴奋地对李鹏说:“我要把它带回去,在白宫的草坪上骑!”

undefined

▲1989年2月25日, 中国政府将“飞鸽”牌自行车作为国礼送给布什夫妇

新闻记者喜欢这种有创意的、别出心裁的举动和有“形象”的场景。他们捕捉每一个细节,这当中当然包括自行车的牌子,以表明是中国生产的。看过中央电视台现场报道的观众或许还有印象,电视镜头特意在“飞鸽”商标上停留了2秒钟。

到现场报道的媒体毕竟有限,然而事情一经传开后,跟进报道的国内外媒体达130家之多,“飞鸽牌”自行车的名声迅速传播开去。没隔多久,一些国外的客户专程到天津自行车厂看样订货。法国一客商一下子订了3万辆飞鸽车,而且还把送给芭芭拉的那种款式的车,叫作“芭芭拉女车”。

undefined

▲自行车曾是布什夫妇北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布什也真是说到做到。返美不久,果然在白宫草坪上骑着那辆飞鸽自行车兜风。美国新闻界又作了报道。消息返回国内,相关部门和人员又是一阵欢快的议论。

新华社天津分社把全部新闻报道收集起来,复印装订成精美的纪念册,交给天津自行车厂。工厂作为珍贵的档案留存起来,有客来访,才拿出来展示。

这是荣耀,当然同时也成了天津自行车厂提高产品质量的压力和动力。

而策划界、公关界人士则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一位大学教授给丛文滋写信,说要把这件事编入教材。

摘自《档案春秋》(dacqbjb)

作者:张持坚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