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屠城影像记录者”的孙子为什么要拍摄今天的南京?

文汇网 2018-12-14 15:13:33 显示图片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23_meitu_1.jpg

▲跨越81年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946.jpg

▲展览现场

今天,《历史·和平·发展: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正式向观众开放。昨天下午2时,展览开幕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马吉祖孙二人,一个拍摄毁灭,一个拍摄重生,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南京,见证了南京的历史、现在及未来。

约翰·马吉,1937年南京安全区的组建者之一,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在81年前那个炼狱般的寒冬,他和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等20多位西方侨民一起竭尽所能救护了25万多难民,他还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台16毫米的电影摄影机拍摄记录了日军暴行的电影胶片。

克里斯·马吉,职业摄影师,约翰·马吉的孙子。去年,克里斯四度访问南京,沿着祖父当年的足迹,寻访曾出现在祖父影像中的人和地。祖孙俩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30_meitu_2.jpg

▲克里斯向夏淑琴老人赠送两人合影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34.jpg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时鹏程分别向马吉兄弟赠送他们的祖父约翰·马吉雕像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39.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81年前,爷爷约翰·马吉曾拍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家受害后的现场照片。而今,孙子克里斯·马吉专程前往夏淑琴家拍摄照片。在影像展开幕式上,克里斯·马吉专门将两人的合影送给夏淑琴。开幕式现场,纪念馆副馆长凌曦、时鹏程分别向克里斯和他的堂兄弟瑞克赠送他们的祖父约翰·马吉雕像。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表示,克里斯通过对新南京的拍摄,结识了很多南京人,延续着与中国人民的情谊。我们也通过展览的筹备,结识了更多的国际友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国际间的和平交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团结到一起。

微信图片_20181214143309_meitu_3.jpg

▲约翰· 马吉先生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42.jpg

▲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使用的摄影机

1937年11月,南京大屠杀发生第4天,“屠城影像记录者”约翰·马吉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拿起16毫米家用摄像机拍摄了105分钟的日军暴行镜头。他不仅拍摄了画面,还用文字记录他所拍摄每一个镜头的详细内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吉默片”。1938年2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将此胶片缝在大衣里秘密带出南京,将日军泯灭人性的滔天罪行公诸于世。该片后来被命名为《南京暴行纪实》。胶片中的近百个画面又被翻拍成照片,其中有10幅刊登于1938年5月出版的美国《生活》杂志上。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46.jpg

▲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夏淑琴家受害现场照片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约翰·马吉先生出庭作证,与其他证人一起,用无可辩驳的铁证将松井石根等战争罪犯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2002年,约翰·马吉先生的儿子大卫将摄影机及胶片拷贝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约翰·马吉先生使用的摄像机和电影胶片拷贝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50_meitu_4.jpg

▲克里斯拜访夏淑琴老人

去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日72周年的前一天,克里斯首次来到金陵古都,代表家族接受了南京市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访问南京期间,在看到祖父拍摄的夏淑琴一家当年受害的照片后,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我要追寻祖父的足迹,拍摄今天的南京城。通过镜头记录今天的南京城和南京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传递珍爱和平的理念。”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54_meitu_5.jpg

▲约翰·马吉先生与长子小约翰在中山陵合影。小约翰1940年参加加拿大空军对德作战,1941年12月11日牺牲。

他先后4次来到南京,追随祖父的脚步。从爷爷当年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和河流画面,拍摄80年后相同地点的照片,包括挹江门、鼓楼医院、江南水泥厂、栖霞寺、南京师范大学等。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857_meitu_6.jpg

▲克里斯·马吉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及其儿子在中山陵拍照留影

克里斯说:我挺喜欢南京这座城市的。我认为,一个国家遭遇了国难,就要勇敢地去直视这段惨痛的历史,这样才能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在拍摄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曾经遭受这样大灾大难的南京人民,如今拥抱更加繁荣美好的生活。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900.jpg

▲81年前,鼓楼医院,爷爷约翰·马吉与伤员合影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904.jpg

▲81年后,鼓楼医院,孙子克里斯·马吉与医护人员合影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924.jpg

▲81年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合影,右二为爷爷约翰·马吉

微信图片_20181214141929_meitu_7.jpg

▲81年后,孙子克里斯.马吉站在爷爷曾拍照的地方留影

祖孙俩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一场跨越81年的对话。克里斯说:我的祖父是我们家族后代的楷模。南京沦陷的时候,祖父有两个选择,他有美丽的妻子,我祖母,还有4个可爱的孩子,他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度过每一天快乐的生活。但是他选择留在南京,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这些受着苦难的中国人民。就是不讲宗教或者职业的因素,我相信我的祖父天生就怀有仁爱之心,他认为众生是平等的。我想他就是一个充满道德的人。他选择的就是他认为是正确的。当时并没有谁逼迫他留在南京,反而是美国的大使馆一再发出撤离警告,劝诫他们迅速离开。但是,他还是选择留在南京,留在中国,因为他认为这样才是正确的决定,这才是他应当秉持的道义观。我为我的祖父感到骄傲!!


作者:叶志明

图片:叶志明、刘晓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稿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