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被联合国定义为精神病患,超七成还与犯罪有关!代表们怼上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

文汇网 2019-03-14 13:31:52 显示图片

timgXN44I512.jpg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产品的升级,网瘾正成为一些辨别力、自控力有限的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孩子们在游戏上的消费令人吃惊。零花钱并不宽裕的孩子,有的会偷偷省下父母给的早餐钱,有的甚至把生活费全部花在网络游戏上。在他们的话说,游戏的段位或者拥有“皮肤”的数量是他们炫耀的“资本”。

据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2018年6月19日,网络游戏成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为精神病。

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目前100个玩游戏的孩子中,有近20个有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还有20个处于朝患病阶段上发展,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目前网络游戏用户中16岁至30岁的青少年占全部用户的87.4%。

timgBVJ20WNI.jpg

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摆脱网瘾侵害?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提出,规范网络游戏管理尽快立法的建议,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伊彤说,一些网络游戏在制作阶段就设计令人成瘾的内容,一些网络平台在入口端就缺少鉴别,在这样无孔不入的状态之下,青少年沉迷网络就更加容易。目前,我国只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严格规范网络游戏的意见》,立法尚属空白。伊彤建议,提请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开展相关立法调查和研究,针对规范管理网络游戏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保护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安徽代表团多位代表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合理界定“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不良信息”范围,明确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方的保护职责,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拟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一起,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建议大力改进网络空间管理,持续加强内容管理。

timgA78F31BK.jpg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乡长雷燕琴提交了一份建议,认为中小学生在校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身体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建议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学会规避风险和预防沉迷。通过各类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管理好孩子的手机使用、游戏时长。加强家庭教育,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建议在整个游戏行业中推行实名认证制度,将实名认证的责任倒置,由游戏公司利用技术手段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服务对象不包含未成年玩家。一旦发现游戏公司在规定时间向未成年玩家提供游戏服务,监护人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由国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建议,强化App分类监管,保障青少年移动网络安全。

来源:中国青年网、新华网、人民网等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