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石窟”之一,比莫高窟还早,位于新疆 我国将投资1000万元保护现知最早佛教石窟寺遗址

文汇网 2019-06-02 08:34:16 显示图片

1124571534_15593875064951n.jpg

今年,我国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现知最早的大型佛教石窟寺遗址克孜尔石窟的保护。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盆地南端、雀儿塔格山北麓的木扎特河东岸断崖之上。石窟始建于公元三世纪,衰落于公元九世纪,是中国现存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艺术史及音乐史等学科之源的珍贵遗存。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它也是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齐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负责克孜尔石窟研究、保护工作的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助理叶梅介绍,今年的保护资金主要用于壁画修复、岩体加固、数字化保护、三位测绘等项目,目的是保护好文物安全,努力让文物活起来,加强文物的可利用性。

1124571534_15593875064961n.jpg

目前,克孜尔石窟已发现的洞窟总数达349个。石窟呈东西向在绵延约1.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崖体上分层错落分布,并按山势自然走向分为四个石窟分布区域,遗存约10000平方米壁画和部分彩绘塑像、多处窟前建筑构件遗迹。

由于年代久远,克孜尔石窟内的不少壁画濒临损毁,壁画的保存和修复难度极大。

新疆龟兹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杨杰说,洞窟内湿气大,岩体结合性差,壁画非常容易脱落,工作人员必须对部分区域进行抢救性加固保护与修复。

据了解,新疆龟兹研究院保护所已组建由2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壁画保护修复队伍,配备有X荧光光谱分析仪、分光测色计、显微照相机、老化试验机等分析研究仪器,还成立了龟兹石窟文物保护实验室、壁画保护修复中心等机构,重点提高科研分析能力,使石窟保护工作由过去的看守式保护向科学保护转型。

1124571534_15593875064831n.jpg

由于地处偏远,许多对克孜尔石窟感兴趣的观众难以到当地观摩这些文物。为满足他们的需求,新疆龟兹研究院还聘请来自上海的图像技术机构,对石窟壁画进行数字数据采集、数字三维影像展示等。5月,部分洞窟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实体模型的形式在天津等地展出。

来源:综合新华网、中新网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