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城:一个每天“两万步”的社区民警

文汇网 2019-08-19 17:11:52 显示图片

微信图片_20190819161733.jpg

人物小传

杨晓城,男,中共党员,2011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象州路派出所民警,曾获上海公安系统首届百佳标兵;上海市公安局十佳优秀社区民警;金山公安十大优秀青年;第十四届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第七届金山十大杰出青年;全国”6.27”工程青少年优秀校外辅导员,个人年度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一次,在杨晓城看来,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能够发挥好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用青春热血捍卫辖区的平安和谐,就是最大的光荣与责任,书写难忘的警察“青春秀”!

在金山区海棠小区的居民眼里,社区民警杨晓城是一个穿着警服的阳光大男孩,浓眉大眼,脸上总带着微笑。

自从2011年小杨从警校毕业,分配到象州路派出所,至今已经有9个年头。从第一天担任海棠新村的社区民警以来,面对这个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流动性又很大的老旧小区,小杨就琢磨着,怎么样把这个治安隐患重重的老社区打造为平安之家,让居住在小区里面的老伯伯老阿姨们能够老有所乐。

带着这些“考题”,小杨踏上了漫漫解题之路。每天他来到海棠小区,进居委、进社区,拉家常里短,评邻里纷争。几个月下来,原本“白面书生”的小杨变黑变瘦了,渐渐地,一张张警民联系卡打开了居民们的心扉,独创新颖的“脱口秀”宣传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每当小杨的声音在楼道里响起的时候,居民都会先打开门,期待着小杨的新故事。

很快,“小杨警官”的招牌就在小区里传开了。周边的居民开玩笑的问小杨,“你每天跑那么多楼,步数有没有统计过多少啊?”。小杨警官笑笑回答,“不会少于2万步吧,偶尔还能创创新高、刷刷个人记录。”

微信图片_20190819164814.jpg

胖阿姨“浪子回头”

海棠小区里有一位陈阿姨,胖胖的。陈阿姨退休后无所事事,偶然,她参加了一次保键品的推销会。之后,陈阿姨一发不可收拾,她先后买了许多保健品,花掉好几万元。然而,陈阿姨的血压还在升高,体重不减,就连抵抗力也变差了,整日萎靡不振,由此又导致了一系列家庭矛盾,可以说家里面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了解情况后,杨晓城就天天往她家里跑,又时常拉着她到警务室旁的社区卫生中心听医生讲健康讲座,并且每次开展防范宣传时总将她也请过来,要她做“助理”,发放宣传资料,从而让她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之中。杨晓城了解到陈阿姨喜欢跳舞,就让她担任舞蹈队的队长,叮嘱她在跳舞的时候,顺便和居民说说防范技巧。说得多了,心情好了,原本热情开朗的阿姨又回来了。经过三个多月的积极引导,阿姨彻底走出了保健品骗局的阴影。她也上台,将自己曾经受骗的事告诉大家,在引导居民理性看待健康、防止上当受骗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两万步”跑出了效果,让小杨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方言“唠嗑”解难题

今年的三伏天,杨晓城在社区巡查时,发现在小区一栋楼的楼道前,总是堆满垃圾和旧货。天热了,臭气熏天,居民们苦不堪言。原来,住底楼的一位老人热衷于拾荒,从而导致垃圾越堆越多。居委干部上门劝阻,老人不理会,好话说了半天,老人却说:,听不懂!”

杨晓城知悉此事,便上门察看。进了门,那老人对民警依旧不理不睬。小杨灵机一动,采取迂回之术,先与家属沟通,得知老人来自东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小杨也用东北话同老人“唠嗑”。老人听见家乡话,脾气也软了,杨晓城趁热打铁,对老人讲道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咱们爱劳动也爱卫生,楼道理个清,大家都干净!”老人一愣,也说,“行,咱是好人,理理清,图个净!”第二天,楼道就干干净净了。

杨晓城是个细心人。自从当上社区民警,他平日里多留意,学会多种方言,以备与居民交流之用。他常说,多“秀”方言,“老乡”多多,沟通就管用。这一回,真被他说中了。这不,如今上海正在开展垃圾分类行动,拾荒老人也主动加入了卫生志愿者的队伍。

微信图片_20190819164817.jpg

队列训练“管”患者

小区里有位姓范的精神病患者,早年上班时,头部曾受到重创。虽然治疗后,他的伤势得到缓解,但精神上却受到打击,有时会语无伦次,心情狂躁。在与老范的日常走访交谈中,杨晓城得知,老范年轻时有当兵的经历,每次谈到军旅生活,他就会充满回忆和微笑,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队列训练。

有天下午,老范又在小区里大喊大叫,情绪激动,居民都不敢靠近。这时,杨晓城想起这段过往,就急中生智,大声喊道,“老范同志,开始队列训练,稍息,立正,敬礼!”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老范按照小杨的口令做得格外认真,情绪也马上恢复了平静。居民们连连称赞,“这个办法绝的!”之后每个星期,老范都会接受小杨的“队列训练”,并主动汇报最近的思想动态和服药情况,俨然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

群防群治“啄木鸟”

通过每天的小区走访和积累,杨晓城发现小区里热爱公益,支持警务活动的居民还真不少。在此基础上,杨晓城常常思忖,居民是民警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力量——清洁阿姨可以是“信息员”,退休大妈可以是“宣传员”,晚锻炼的大爷可以是“巡逻员”。这“三大员”能否组织起来,关键还在民警是否贴近群众,是否尊重群众。

2017年,杨晓城将小区内的热心居民联合起来,进行分步系统培训,成立了“海棠警苑啄木鸟志愿队”。交任务、教方法、明要求,小杨努力加强志愿队成员发现治安隐患,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能力。在实战中,对于成效突出的队员,小杨还联合居委干部开展授奖活动,不断激励其工作热情,凝聚起了相当的战斗力。

由此,“啄木鸟志愿队”成为了群防群治工作中远近闻名的警务品牌。如今小区都知道“小困难找啄木鸟,紧急事找警察”。大大缓解了民警工作压力的同时,小区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和谐。

防范品牌“小杨说事”

在分局、街道和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杨晓城走出了社区的小讲台,走进了电视台、广播台的演播厅,将防范安全知识,警民故事讲给更多的金山人民听。“小杨警官说事”品牌宣传栏目应运而生,以脱口秀、快板说唱的方式进行宣传,深受群众的喜爱。自栏目创办以来,共开展专题防范宣传1000余场,发布专栏文章100余篇,受益群众达10000余人。电信诈骗的劝阻率同比上升300%,劝阻金额达150余万,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100%。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也是对栏目的最佳褒奖了。

在谈及这9年来的社区工作感受时,小杨说,“社区民警每天的工作包含着与人打交道的乐趣,自己也很享受帮群众化解难题的那种成就感。”。

象州路派出所所长吴丹青谈及小杨时称,现在所里面都爱叫小杨为“杨两万”。小杨也把他的工作方法总结提炼,分享给其他同事。现在,辖区内其他的小区治安状况都在改善,发案率已经连年下降。作为所长,他的愿望就是让象州所辖区平安、百姓安居。

微信图片_20190819164820.jpg

作者:何易 陈宇阳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