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年备受关节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我们生活中有一群人,拥有预测天气的“神奇本领”,异于常人的“超能力”却也是他们毕生之“痛”。他们其实得了一种病,名叫类风湿关节炎,常年被风寒湿痛折磨,以其顽固性、复发性甚至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今天是世界关节炎日,在上海举行的“类风关患者的十二时辰”大型公益疾病科普活动传出消息: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呈“二高一低”的发病趋势,致残率、复发率高,就诊率却非常低,究其原因,大众对这种“不死的癌症”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多发于40-60岁女性,据统计,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及复发率极高,但就诊率却非常低,基层患者在就医时难以获得风湿科医师的专业诊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郭强教授表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呈这样“二高一低”的发病趋势,在我国,类风关患者在病程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48.1%、61.3%,随着病程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郭强教授认为,提升患者疾病意识,早发现、早进行专业治疗及达标治疗可有效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从而减少复发次数和复发严重程度。
最新数据显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国类风关患者的达标治疗率仍偏低,一年后的临床缓解率在22%左右,通过提升类风关的达标治疗,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和病情控制,才能降低复发率、致残率,从而达到疾病治疗主要目标。
由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发起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CREDIT)显示,中国类风关患者平均症状出现年龄为46.15岁,而平均诊断年龄为48.68岁,相差约2.5年,可见,当前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仍面临延迟确诊率居高不下的情况。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且个体差异非常大。”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内二科岳涛主任就“早期发病信号”时强调,“早期可能出现除了对称型的双手小关节肿胀压痛的典型症状以外,也可能出现单关节肿胀、疼痛等非典型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会因此不太重视,以至于错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
本次礼来中国以“类风关患者的十二时辰”为主题,创新性地将体验类风关患者每日不同时间的生活场景体验为主线,也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让大众对类风关疾病的知晓度。在活动现场,郭强教授、岳涛主任除了向公众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介绍外,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从而促进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确诊率、达标治疗及临床缓解率的提升。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