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王逸少,每天都带着一帮85后、60后,在浦东潍坊地区的街头巷尾辖区巡逻。他就是潍坊新村派出所的巡逻警长,也是轮班值班长,人称“小王警长”。抓捕、调解纠纷,他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曾先后荣立2次个人三等功,荣获3次个人嘉奖。
他是突击组组长,有一双火眼金睛
巡逻队里有一个由4名“85后”民警组成的突击组,王逸少就是这个突击组的组长。长期的巡逻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嫌疑人出现在他面前,便马上无所遁形。从警以来,他通过巡逻执勤、盘查盘问等方式,已累计抓获各类违法嫌疑对象217名。
在一次交通整治时,王逸少拦下一辆两人合骑的电动自行车,要求出示身份证和车辆合格证件。面对王逸少锐利的目光,当时两人就紧张起来,声称没有携带车辆合格证件,身份证也是在半推半就中才拿出来。对方的闪烁其词、眼神中的犹豫,让敏锐的王逸少意识到,这两人有问题。于是,他立即要求打开车后座的工具箱进行检查,发现里面有一张电费缴款通知书。可奇怪的是,单子上的姓名并非这两人。王逸少立即盘问起单子的由来,两人哑口无言、无从解释。而此时,通过PDA比对,王逸少发现这辆车并不是登记在这两人名下。种种信息和迹象汇集在一起,这极有可能是一辆被盗车辆。王逸少随即呼叫增援,最后成功将二人传唤至所继续调查。经过审讯,这两人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原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行动,想不到最后栽在了王逸少把守的回家路上。
他是巡逻队领头鹰,强将手下无弱兵
3年前,他因为能力突出、业务精湛,正式受聘为潍坊新村派出所的巡逻警长,成为这支巡逻队的领头鹰。从那时起,大家都开始称呼他为“小王警长”。面对全新的挑战,他丝毫没有怯场,每次都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有一次巡逻时,一男子在潍坊西路的全家超市内行窃时被发现,后向附近的小区逃窜。正在周边巡逻的王逸少,凭借着对潍坊辖区地形的熟悉,立马判断出对方的逃跑路线,并抄近路赶到浦东南路附近成功堵住了对方,嫌疑人慌不择路闯进花坛,最后是王逸少一把上前将对方扑住在地,成功制住对方并扭送至派出所。
巡逻队共有25名民警,在他带领下,个个主动作为、敢打敢拼。队里老民警俞小波已经58岁了,临近退休,但在面对嫌疑人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背后成百上千普通百姓的安全,最后是他主动出击,成功抓获了嫌疑人。而刚入警的赵勇,正是小王警长不断地嘘寒问暖和经验传授,成功贴近了小赵的内心,小赵秉承初心,继续出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范执法,在从警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因为交通整治时的突出表现和规范执法,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表彰奖励。分局治安十佳优秀民警,治安总队巡逻十佳标兵……这些荣誉,小王警长的巡逻队里更是拿了个遍。
他是值班长,大家都认可的小王警长
现在的小王警长还是所里的值班长,每个值班的日子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每次遇到头疼的、麻烦的、难缠的,值班民警没法处置的,就会把事情交给大家都信任的小王警长来解决。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所里接到一个涉及外籍人士的求助。原来是个外籍小伙晚上在滨江大道的骑行道上骑车锻炼时,不慎把一位50多岁的中国老太撞了。事情虽然很简单,但这位外籍小伙只会一些简单的中文,交流相对困难,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小王警长出马了。经过中英文混杂的一番简单交流,小王警长总算了解了事件经过。原来,外籍小伙承认撞倒了老太,想和老太协商解决,但因交流问题,遂请警方帮忙协调。生怕因语言问题导致交流上产生误会,小王警长便让外籍小伙邀请自己信任的中国朋友到场旁听。
起先,外籍小伙对撞到老太一事表示歉意,但双方无法就具体赔偿费用达成一致。鉴于当日时间已晚,且老太需要去医院就诊治疗,小王警长便留下双方联系方式,约定时间再做协商。这之后,小王警长主动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多次联系老太和外籍小伙,了解双方的真实态度和想法,一边为他们分析这起意外的前因后果和责任,一边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经过多次电话以及现场沟通和协调,外籍小伙最后表示愿意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老太这边也因为外籍小伙诚恳的态度以及歉意,对其表示了谅解。至此,这起意外圆满解决,外籍小伙也对小王警长的热心和专业表示认可。
小王警长说,“巡逻工作看似简单,表面上开着警车在外晃,但在我眼里巡逻工作其实并不简单”。巡逻是接触110警情的第一道防线,事关街面防控、110接处警,直接影响着社会面稳定以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一名巡逻工作的带队人,小王警长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对待工作的热心、对人民的真心,踏踏实实做好着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小事。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小王警长,专业又能干。
作者:何易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