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高龄的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峰会上发言(摄影:张挺)
“生物医药是离应用最近,最火热的研究领域,但是纵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却可以说,这是一个对扎实的基础研究‘依赖’最强的产业”。昨天(30日)下午,已是82岁高龄的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赫什科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峰会上表达的一句感悟。
现代医学就是在基础研究的地基上垒起来的!赫什科说,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如今的精准医疗、基因诊断等一个个新的医学诊疗手段就是在这一最基础的成果上出现的。就连赫什科自己多年前的基础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逐步向应用转化。早在20多年前,赫什科就发现, 人体细胞会将“变质”了的蛋白质通过 “贴标签”的方法进行降解,如果“劣质蛋白质”未能被降解,就会导致癌症等疾病。这个新机制一下子开拓了制药企业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研制的新型抗癌药物还曾获药品界的“年度肿瘤学化合物”称号等殊荣。
这一转化过程或许非常漫长,不过,等待总是值得的。赫什科举例说,同是诺奖得主的埃德蒙·费什和埃德温·克雷布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一直从事着细胞控制通道的研究,不过要等到但直至现在,这些研究结果才开始“爆发”——2018年,基于他们的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37种新药!
“没有基础研究,又何谈医学进步呢?”赫什科表示,为了给后人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如今82岁耄耋之年的他依旧坚持科研,还有35位优秀的科研合作伙伴。
作者:金婉霞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