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天干之庚属阳之金,地支之子属阳之水,五行之中金生水,故又称为金鼠年。在我国古语里鼠多与不太光彩的词汇相联系,比如獐头鼠目、鼠目寸光、首鼠两端等等。也有少数为鼠说好话者,如晚晴学者俞樾的《饥鼠有礼》中讲述了作者栖身西湖畔的寓楼时,夜间常有群鼠光顾,始觉烦恼,后以饼贿鼠使其不噬书籍与衣物,终觉鼠类洁身自好且知礼节,遂发出了“不惟狷介,乃亦有礼”的慨叹。这饥鼠盗亦有道的形象一下跃然纸上。
相较于我国古代对鼠的贬损态度,在古代西域和印度鼠却是另外一番光鲜的存在。南朝宋刘敬叔所撰《异苑》中记载西域有鼠王国,其中老鼠大者如狗,中者如兔,小者如常。大鼠白头,带金环枷。商人途径此国若不祭祀老鼠,衣物便会被噬咬,得到僧人咒愿便可破解。这是高僧道安游历西域时亲眼所见。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瞿萨旦那国(即于阗国故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有老鼠护国的传说。从前匈奴发兵十万侵略于阗,屯兵在鼠壤坟。当时于阗只有数万兵力,战力不敌匈奴。这时于阗君臣想到了鼠壤坟地区有灵异的老鼠,便焚香祭祀请求老鼠显灵助战。当夜于阗王在梦中得到了大鼠助其战胜匈奴的承诺。于阗王得知有鼠神保佑,便在黎明前发兵奇袭匈奴。匈奴士兵慌忙应战,却发现自己的马鞍、衣服、弓弦和甲链全被老鼠咬断。于是匈奴的战斗力被极大削弱,以至于兵败将死。为感谢鼠神的功绩,于阗国王为老鼠建立神祠,供后世祭祀以获得福报。
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增长天王也就是明清神怪小说中的托塔李天王)是于阗的建国神与保护神,传说也将老鼠作为制敌法宝来保护于阗。唐朝李笙的《太白阴经》记载从前吐蕃发兵围困于阗,夜间毗沙门天王金光闪耀披发持戟行于城墙之上。于是吐蕃数十万兵皆患病,毗沙门天王又幻化出黑鼠,咬断吐蕃兵的弓弦,使得吐蕃只得撤兵。
类似神话也被安排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西城(唐时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境内)上演。唐不空译密教经典《毗沙门仪轨》中记载天宝元年中亚大石、康国等五国发兵围困安西城。玄宗听从胡僧大广智的建议,祈请毗沙门天王救难。天王派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城,并遣金鼠咬断敌人弓弦,逼退贼兵保全安西。战后天王现身于安西城楼上,天王的形象被描绘下来呈现给玄宗。此后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成为战神,被各节度使所领军镇供奉。天王在安西城楼上所现之像便是唐代佛教美术中著名的兜跋毗沙门天王,这种形象在今四川、重庆地区的佛教摩崖造像中多有表现(图一、大足北山石窟唐代毗沙门天王),原因是唐时现在成都及其以西的川西地区作为西川节度使的辖地,成为唐帝国与吐蕃、南诏开战的前线,毗沙门天王的普遍雕刻与供奉见证了当时战争的频繁与酷烈。
图一
虽然唐代毗沙门天王的护国神话中出现鼠咬弓弦的情节,但在作为战神的唐代密宗系兜跋毗沙门天王的形象中却鲜少出现鼠类。而当毗沙门天王化身为财神时(图二、上海博物馆藏清代财宝天王),吐宝鼠就成了天王手中常见的持物。古印度与毗沙门关系密切的财神俱毗罗(Kubera)来源于印度上古时期的夜叉信仰,夜叉是半神半魔的精灵,即吃人害命,又掌管一方的财富与丰饶。俱毗罗(图三、公元4世纪印度马图拉地区的俱毗罗)身材矮胖、大腹便便的形象就源自类似侏儒的低级夜叉。印度教财神俱毗罗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财神瞻巴拉(Jambhala),其中黑瞻巴拉即黑财神(图四、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黑财神)还将俱毗罗踩在脚下,显示了佛教对印度教神祇的降服与吸纳。
图二
图三
图四
瞻巴拉,也译为瞻婆罗、布禄金刚、宝藏神,上文提到他源自印度,是藏传佛教中最有名的财神。其传入藏区后,在各藏传佛教支派逐渐发展成依据不同修持所属的五种颜色、形象,再配合五方佛概念而成为五姓财神,按身体颜色分为绿、白、红、黄、黑五种。其中黄财神是五方佛中与财富有关的南方宝生佛的化身,是所有财神的总集,所以被奉为五姓财神之首。黄财神身色金黄,右手持象征丰饶的香橼,左手持储藏财宝的吐宝鼠。当黄财神按压吐宝鼠身体两侧时,鼠口中就会吐出珍宝。
黄财神手持的吐宝鼠也称猫鼬。它的原形非但不是鼠类,还以鼠、鸟特别是蛇类为食。它就是在印度常见的灰獴也称蛇獴。獴(Mongoose)属于哺乳纲,灵猫科,相较于灰獴我们更熟悉它的表亲非洲狐獴,也就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狮子王》中丁满的原形。獴以蛇为食,而蛇在印度被视为财富守护者,降伏蛇也就获得了财富,因此獴也成为了获取财富的象征。
古印度财神手中多持有钱袋。而在古代中亚和印度地区,人们有用整个獴皮制作钱包或珠宝袋的习俗。在使用由獴皮制成的钱袋时,从獴口中可倒出钱币、贝壳、宝石等财物。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财神俱毗罗手持吐宝鼠的形象已出现,而后来黄财神手中的吐宝鼠则是对用獴皮制作钱袋这一习俗的遗留。
在古印度雕塑和西藏的藏传佛教造像中吐宝鼠还保留着獴尖头、细颈、长身、粗尾的特征(图五、扎什伦布寺藏元代藏中地区黄财神局部)。但它在向汉地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细小的身形与吐宝鼠的名称,在汉地制作的一些黄财神手中的吐宝鼠已变成了老鼠模样(图六、上海博物馆藏清代黄财神局部)。这也体现了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图五
图六
上海博物馆在庚子鼠年举办灵鼠兆丰年——上海博物馆鼠年迎春特展,展出五件与鼠有关的文物。首次采用分散多点的展览呈现方式,其中一件展品陈列在大厅,其余四件藏匿于书画、陶瓷和玉器展厅的角落中,请观众朋友们来游馆寻鼠。
本次展览在大厅展出的是一尊馆藏公元18世纪的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图七、上海博物馆藏铜鎏金持鼠黄财神)。黄财神头戴五叶宝冠,束冠缯带沿耳侧下垂后上扬,面相圆润,眉梢上翘,双眼圆睁,鼻翼宽平,嘴唇微抿,头发和络腮胡须为红色,表明其护法神的身份地位。双耳戴环形大耳铛。上身袒露,胸腹间装饰璎珞,下身着裙,跣足,游戏坐。右手上举拇指轻拈中指与无名指,左手托吐宝鼠,横置左腿上。披帛上扬,自双肩垂于身体两侧。下部方形台座满刻缠枝宝相花。铜像通体鎏金厚重,显得雍容华贵。从造像风格、工艺来看,这尊黄财神应该制作于内地,很有可能出自北京。
图七
上海博物馆延续去年春节期间展示馆藏商代青铜猪卣的创意,请来这尊富贵的持鼠黄财神,希望庚子年金鼠吐宝唤春!
作者:师若予
编辑:任思蕴
来源: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