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新年的第一枚蛋壳,能有多少种玩法?

文汇网 2021-01-01 17:36:48 显示图片

e22edae33afd91cdc55e1e13c7e089be.jpg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想到什么?在些许古旧内敛、“不明觉厉”的印象之外,这些浸润着时光的手艺和当下的生活又能产生怎样有趣的共鸣?

至今,长宁区拥有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级非遗名录10项(沪剧、江南丝竹、法华牡丹嫁接技艺、木牛流马制作技艺、石雕、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撕纸、西郊农民画、面塑、根雕),区级非遗名录有18项。这些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宝库亟待人们挖掘、重焕光彩。

新年伊始,我们将从“蛋雕”开始认识非遗,聆听背后坚守和传承的故事,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之美!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20.jpg

小小一颗蛋,能创造多少可能?

是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

是不可思议的“蛋中蛋”奇观,

也可以是一枚蛋壳上雕出上千线条均匀的“满天星”异景。

以刀代笔,游刃薄卵。

每一笔勾勒中,现代与传统并存,创新与复古兼具,海派风格独具特色!

蛋雕,于方寸间雕镂时光——“旦”昔上海光影艺术展

于2021.1.1—2021.1.21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中国元素展厅拉开帷幕,

元旦期间观展,幸运观众还可现场体验非遗蛋雕创作

66371f3855e289022bb72026a3b71fcf.jpg

这些美轮美奂的蛋雕工艺品中,其一是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花鸟等上海城市景观,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

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上海人文印象。

不同的视角下,非遗文化的魅力逐渐被挖掘、呈现,上海的城市精神、文化意象如同画卷缓缓铺开。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13.jpg

1debb36be83cd31109f2d75b48863bd.jpg

“这门手艺心情很好的时候不能干,心情差的时候也不能干,只有平心静气时,才能细细打磨。”——这是蛋雕传承人李亚非最大的心得,数万次的试炼成就“最脆弱的艺术”。

他雕过的蛋中,最大的是鸵鸟蛋,有两个拳头那么大;而最小的是甲鱼蛋,仅一截小拇指大小,这也是最难雕的蛋,因为其蛋壳极薄,只有工艺级卡尺才能测量出它的厚度。最常用的自然是鸡蛋,随处可得的鸡蛋常常被蛋雕大师用于练手。

蛋雕的第一步,就是蛋的选择。李老师一言以蔽之,就是“颜值赛高”!具体来说,需要蛋形规整、色泽明亮、表面平整光滑、纹理毛孔细腻。

bd877a00fd86e607004774b9a843fd9.jpg

从清理蛋液到成为艺术品,每一枚蛋雕的完成,其间都要经过七八道工序,细分有将近36个步骤。

例如,清空蛋液要用工具钻出小孔,利用空气对流清除蛋液。

再用清水数次清洁蛋壳内部,在阴凉通风处放置15天以上,如此处理干净后的蛋壳才可用于蛋雕创作。

接下来是定标绘图,将蛋置于“定标线器”上,将设计图稿和细节图案在蛋壳上打上草稿。

随后便是运用各种不同工具精雕细琢,

钻孔,透雕,切割,定型。

最后,是清理雕刻的毛边和蛋壳表面的污渍。

每雕刻一笔,都如履薄冰,细致入微,蛋上最细的线条不到1毫米,还要结合浮雕、透雕的工艺,都需要手艺人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39.jpg

李老师透露:由于受蛋壳本身形体和材质脆薄的限制,蛋雕设计与创作与别的雕刻绝然不同,不仅要求扎实的美术和雕刻功底,而且要保持心静,手稳,下刀准。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心作”也随之化为乌有。“做蛋雕就如同走钢丝一样,每一步都心惊胆战,所以好的蛋雕作品只有0分和100分的区别。”

2a96c2b6f554a202a51bb539b839ea2.jpg

在蛋雕创作之余,李老师也在展示与呈现上动起脑筋。由于蛋雕是门小众的手艺,展示底座、氛围灯带等等,无一不凝聚着李老师的心血。为了在蛋壳底部不到8毫米的小孔内置入LED灯,他几乎试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灯条。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34.jpg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46.jpg

微信图片_20201225195926.jpg

“蛋雕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李亚非工作室,有成百上千个蛋雕艺术品。对这些脆弱的蛋雕成品,李老师很自信:“可以放100年!”当然,前提是轻拿轻放,没有“意外”的发生。

对于手艺的传承,李老师对收徒儿“没有特别要求,但要自己感兴趣”。

在上海,他有20多个学生,其中不乏对蛋雕手艺感兴趣的老人,和以此作为减压良方的白领。但令他印象最为深刻也最欣慰的,还属一位残障孩子。他也有自己的特长:书法行云流水,因而在蛋壳上雕字非常漂亮。李师傅也对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蛋雕上呈现笔锋。“如果能攻克这一点,那毫不夸张他就是全国第一!”谈起爱徒,李老师眼里满满都是自豪。他说,练好这门手艺,孩子就有了“绝活儿”。

目前,李老师为传承蛋雕制作了12节系统的《蛋雕基础教程》,供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学校的教学使用,未来他还打算出进阶版的教程;在“云端”,他的抖音平台也很是火热。中秋佳节,李师傅仅仅在网上露了一手简单的“中秋快乐”蛋雕,就获得560万的播放量。

WechatIMG2796.jpeg

WechatIMG2797.jpeg

新年第一天,

李老师和他的蛋雕已准备就绪,

随时准备“破圈”!


作者:周渊 王宛艺

图片:张伊辰摄,部分长宁区提供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