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健康App,真能让你更健康吗?

文汇网

app_meitu_1.jpg

新的一年,你有没有立下“早睡早起”“不再熬夜”“新年更加健康规律地生活”等新年Flag?实现这些目标除了需要个人自制力,小伙伴们还纷纷晒出五花八门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助自己一臂之力。App的内容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健康相关的自然不在少数。

大约从2010年起,与健康管理相关的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现在在任意一家应用商店输入“健康”这个词,你就会看到上千个与健康、养生或者运动相关的App。以此为基础的“数字健康管理”时代已经降临。

数字健康管理

“数字健康管理”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基础上,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生理以及心理)进行检测、评价和干预的过程。简单来说,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自行“体检”。比如苹果的智能手表和手机程序HealthKit,能够实时追踪个人的心率、体脂和血压等健康数据。还有一些移动健康医疗类App可以与医疗人员构建起“私人定制”的健康管理平台。

事实上,移动健康医疗(mobile health, mHealth)市场早在2011年就已兴起。到了今天,根据埃森哲(Accenture)2018年的调查统计,全球移动健康医疗类App数量已经超过31.8万,平均每天出现200个新的健康管理App。

这些App主要分为两类:健康管理(Wellness management)类和医疗条件管理(Health condition management)类。前者注重跟踪和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后者则侧重于提供医疗条件相关信息,主要目的是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目前,在市场上占大多数的是健康管理类App,不过医疗条件管理类App的数量在近几年也有显著增长。

这些App的主要服务模式,是通过智能手机、手表等设备实时收集用户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基本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库进行储存和分析,并且制作成电子健康档案。用户授权之后,所联系的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监控其身体状况,制定或修改个性化的个人保健方案。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移动平台,与医生进行实时沟通,获得远程医疗服务。

比如,下面是应用市场中的40款健康行业的APP

undefined

其中统计的服务功能有健康档案的查看、健康资讯的展示、在线问诊的体验、预约挂号的流程等常规的健康服务功能;同时也包含了比较小众化的服务,例如护士上门、陪诊、转诊、导致、复诊预约等功能;统计分析发现:在这39项(所谓的)健康服务中排在前六位的是:健康档案(85%)、健康咨询(83%)、健康知识库(75%)、健康商城(73%)、在线咨询(问诊)(60%)、预约挂号(58%)。

那么哪些疾病会成为移动健康医疗(mHealth)的主要目标呢?调查表明,慢性疾病方面的管理一直是关注的焦点。移动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2Guidance发布的《mHealth经济2017》年度报告称,68%的移动健康App开发商相信,在近年来,糖尿病始终占据数字健康治疗方案之首,最具市场潜力。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肥胖和抑郁症。其中,抑郁症受到持续的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的统计,全球受到严重精神健康影响的人数可能超过3亿。面对如此规模,mHealth类App的发展空间巨大。

undefined

(图源:research2guidance.com)

mHealth类App在市场上的成功归功于以下优势:在医疗领域内,专业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通过App应用进行直接有效的远程沟通。很多App操作简单,不仅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还改善了护理质量,节省了时间。这些App帮助专业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针对每个病人作出医疗决策,减少误诊率,实现精准医疗。而对于普通大众,不少App提供直观的监测图表,帮助人们实时掌握自己的身体信息。比如目前流行的睡眠监测类App,使用专门的睡眠追踪模式,每天记录用户的睡眠时间、睡眠程度,并且绘制出清晰的图表,为大家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了直观、有效的辅助。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研究所所长乔尔·杜德利(Joel Dudley)对包括App在内的数字健康医疗充满信心。他曾明确表示,数字健康医疗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成本低于药物,因为不涉及化学物质的产生,App比药物更便宜。此外,随着AI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健康医疗在未来不仅仅是一种医疗辅助手段,还有可能发展出新型智能诊所,照顾到每家每户。这是科学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畅想。

应用局限

尽管数字健康管理类App给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让人们提高了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未来发展趋势似乎也不可限量,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至少目前看来,这类App仍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

首先就是这类App缺乏有效性实质证据。五花八门的App都宣称自己经过科学验证,或可以帮助你追踪身体情况,或提供量化的身体素质数据。一言以蔽之,它们能够让你更健康。然而,2018年5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却让人大跌眼镜。研究人员查阅了现有健康管理类App的可靠性研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发现,在将近25万个App中,具有实质性有效证据的只有22个!此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年来处罚过不少健康管理类App,他们提供虚假、未经证实的 “科学证明”。有些公司被罚上百万美元,倒是让自家的App火了一把。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忧,即使App具有改善健康状况的潜力,能够协助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是能够证明App权威度和可靠性的证据必不可缺。

其次是用户参与度低,导致数据质量不佳2017年发表在《自然》的另一项研究评估了苹果公司创建的某哮喘类应用的有效性。这款App进行每日、每周以及不频繁的“阶段式”哮喘症状调查,收集用户数据,同时为参与者提供医疗信息和哮喘管理相关通知。在美国,有四万多人下载了这款App,但是只有131人参加了阶段式调查。这让人难免怀疑它能否真正帮助到患者和疾病研究人员。

最后是数据安全性问题。App开发商有能力在监测用户健康状态的同时收集其他各项数据,但用户不知道他们的私人健康数据是否会被出售给第三方。已有研究证明,很多App确实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尚有欠缺,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除了App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人们利用它们来管理自己的健康,真的靠谱吗?

人们试图通过这些App帮助自己实现健康管理,但它们真能敌过人们脆弱的自制力?这就好比闹钟响了,大家照睡不误。其实关于健康的很多建议、举措、倡议很难达成目标,在中国的控烟就是一个例子。相比传统的监管方式,App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突破吗?我们不得而知。

另一个问题,科技时时刻刻“监控”着用户的行为和状态,试图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健康,都数字化。“数字健康管理”这一概念就是科技巨头自己提出来,且在各种发布会上重点宣推的。但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又试图让人类给自己足够的“离线”时间。Google为此推出了App计时器、翻转手机就能进入勿扰模式等防沉迷功能。Apple也在iOS系统里加入了屏幕使用时间、家长口令等功能,意图限制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这种矛盾的心态和行为,为什么会在今天的数字生态系统中出现呢?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如今,全球有将近三十亿的人口与智能手机形影不离,移动健康类App市场蓬勃繁荣,眼花缭乱的新产品、黑科技层出不穷。我们在点击下载之前,也许该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生活在“数字健康管理”时代下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摆正与科技产品之间的关系?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赛先生、果壳《自然》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