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柯莱特》:普鲁斯特、德彪西、香奈儿都在她的核心朋友圈里

文汇网

100116_p3_b.jpg

前段时间在美国上映的传记历史片《柯莱特》,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法国国宝级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1873——1954)的传奇人生。

在不到两小时的片长里,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青涩天真的少女如何一步步成为有锋芒的成熟女性,这其中饱含痛苦和迷茫;以及她如何通过确立对自己事业的信念,寻找自我、确认自我的轨迹。

p2532851170.jpg

柯莱特的觉醒之路漫长却坚持,她努力摆脱的,不仅是丈夫对她有意无意的改造、规训和利用,还有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女性的束缚与成见。

电影《柯莱特》由沃什·韦斯特摩兰执导,凯拉·奈特莉主演,截取了柯莱特19岁到39岁的人生经历,围绕她第一段婚姻,叙述了她的成长与变化。这部包裹着浓郁古典风情的影片,具有着开放和奋进的现代性内涵。尤其是柯莱特的自我觉醒之路,以及她如何突破困境勇敢崛起,对于今天的女性,依然不乏鼓舞和启发。

柯莱特具有文学天赋、才华惊人,1900年,她27岁完成的第一部小说《克罗蒂娜》甫一问世,就风靡巴黎。后来陆续发表的散文、小说,产生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她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担任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代表作《琪琪》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金粉世家》,获第3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百老汇排演的舞台剧版《琪琪》,则由奥黛丽·赫本主演。

p1805018328.jpg

柯莱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高超水准和深邃思想,使她受到安德烈·纪德、路易·阿拉贡、雷吉娜·德当贝尔等文学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样享誉世界的法国女作家、哲学家西蒙·波伏娃则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直言:“我们羡慕柯莱特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不会在任何男作家身上碰到”。

柯莱特又是一名特立独行、魅力十足的女性,她的才干和灵气是多面的。除了作家之外,记者、舞蹈演员、话剧演员、时尚宠儿、美容院老板等都曾是她的身份。她也与马赛尔·普鲁斯特、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可可·香奈儿、玛格丽特·莫雷诺、弗朗西斯·卡尔科等20世纪初的艺术家过从甚密。

那些性别极度不平等的时代,作为最具洞见和表达欲的一群女性,女作家们大都过得很痛苦

“我叫克罗蒂娜,家住蒙蒂尼,1884年我在那里出生,但我应该不会死在那里。”

在片中,这句标志性的《克罗蒂娜》开场白多次出现,亦是主人公的自我陈述。影片开场的1892年,柯莱特刚满19岁,和父母居住在法国勃艮第一个叫圣索沃-皮伊赛的小乡村,这个恬静安逸的家园并不能留住聪慧而不安分的柯莱特,但一直是她人生路上疗愈的避风港。婚后,她随着丈夫来到繁华的巴黎,打入他的社交圈。彼时的巴黎是世界级的大都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彻底地动摇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感知,催生了欧洲文艺界群星璀璨的“黄金时代”。高傲的上流社会人士用异样的眼光打量初来乍到的柯莱特,嘲讽她的打扮和婚姻,柯莱特评价他们肤浅而自负,丈夫威利则乐在其中。宴会上,百无聊赖的柯莱特盯着白银托盘中被大小水钻装饰外壳的乌龟,心生同情喃喃自语“你只想呆在土地和青草上,是不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化的飞速发展,对自然产生异化,不但让柯莱特感到了压抑,也是当时人类社会普遍出现的心态问题。柯莱特的自信与才华,虽然让她很快地适应并且游刃有余,但是时代背景对女性的限制是很难轻易改变的,即使在以开放、自由闻名的巴黎。那是个女性穿着西装长裤上街会遭到攻击的年代,是在舞台剧中扮相暴露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的年代,是丈夫不允许她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声称“女作家写的东西根本不会有人看”的年代。对于这些不公平,敢于尝试的柯莱特无一例外选择逆反,有一股抗争和“自有留爷处”的恃才不羁。

实际上,女作家的境遇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折射,通过一些以女作家为表现对象的影片,能够大略感知到那些性别极度不平等的时代,最具洞见和表达欲的一群女性,渴望发声却又不得不“失语”的痛苦。

在电影《恋恋红尘》(1999)中,比柯莱特早半个世纪出现的女作家乔治·桑(朱丽叶·比诺什饰)同样早早觉悟,她着男装、抽雪茄,试图像个男性作家一样发表见解。有人对她的魄力表示赞赏,但更多的是谴责和愤怒的声音,甚至很多女性都不能理解她,与她的离经叛道划清界限。

p2497862722.jpg

影片《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2006)中我们看到,即使到了1929年,被索邦大学破格录取为教师的波伏娃  (安娜·莫格拉莉丝饰),仍然要被父亲指责“你没钱,又不美,没有男人敢娶你了。”波伏娃在课堂上从现代主义文学的角度讲  《大地的食品》,却被女学生抗议道:“我妈妈说这是本变态的书”“我的父母会去质问校长的”。可以发现,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规训,其渗透之深,实难轻易撼动,在女性争取社会地位的过程中,女作家无疑充当着先锋和指路人的重要作用。

100116_p21_b.jpg

丈夫对她有欣赏、有依恋,但更多是对她魅力与才华的忌惮。这份感情掺杂了太多利益算计

“没人可以把真正的你带走,你一直很强大。别相信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新婚后不久,第一次发现丈夫出轨后,伤心的柯莱特回到家乡,她虽对自己的遭遇闭口不谈,洞悉世事的母亲还是如是告诉她。

威利和柯莱特复杂、微妙的夫妻情感世界,是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最主要的人物关系。威利看似是一位老辣、犀利、风流的知识分子,但他本质上是一名自私、市侩的商人。他对柯莱特的付出和感情,总有一层挥之不去的算计感。从威利送柯莱特那条价值267法郎却让她难以呼吸的红裙子开始,威利对柯莱特的改造,是以爱之名的为我所用。他看中柯莱特的文字才华,先是让她代笔回信,然后柯莱特正式成为他的“影子写手”,前后陆续发表了四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克罗蒂娜》系列小说,后来他还严词拒绝了柯莱特联合署名的要求。他送柯莱特一幢位于她家乡的别墅(产权仍在威利名下,后来被他卖掉抵债),实际上是为了让她闭关写作、并防止被察觉代笔的真相。他耽于享乐,夫妻责任感淡泊,美其名曰  “在这座城市里是被允许的”,且让柯莱特将这些混乱的情感关系作为原型写进小说,因为  “读者喜欢刺激的东西”。临近破产,他低价卖出了《克罗蒂娜》的永久独家版权,并且向柯莱特隐瞒,这也成为摧毁他们夫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克罗蒂娜》从小说版到戏剧版,甚至在1905年后考虑拍电影版,这种火爆程度,不亚于今日的大“IP”“流量明星”“时尚Icon”。时装、香水、烟酒、食品等等行业的产品,都以印上克罗蒂娜的形象为卖点;街头无数女孩模仿克罗蒂娜的校服长裙、爆炸波波头发型。威利在幕后亲手推波助澜,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克罗蒂娜塑造为当时社会的“魅力权威”和“欲望对象”,并因此大赚一笔。但是他对《克罗蒂娜》的看法和感情,也就仅限于此,在关键时刻,他可以为了利益毫不犹豫地将之舍弃。柯莱特则将《克罗蒂娜》视为自己的孩子,“我就是克罗蒂娜,我的所思所感全都在书里,它们就是我,我的童年,我的回忆,我的观点,我的一切。”柯莱特的心血,从未得到威利的珍视和平等对待,他或许对她有真情、有欣赏、有依恋,甚至忌惮她的魅力和才华,但是这份感情掺杂了太多利益算计,威利太过自私和专横,对柯莱特欠缺真正的尊重。

能够被选中饰演作家的女演员大多需要自带某种智性美,最好还有思想深刻、情感敏锐的灵魂

“你发明了一种类型,为处于女孩和女人之间的年轻女士发声。”

影片中,柯莱特的同伴、知己米茜这样评价她笔下的克罗蒂娜。克罗蒂娜的风靡,除了源于文学形象上的标新立异、鲜活灵动,也体现了大众对于柯莱特人格魅力的迷恋和追捧。现实中柯莱特对时尚艺术独具品位,影片中柯莱特的造型装扮也充满了精致典雅的复古风情。更重要的是,观众见证着她从乡下姑娘,到迷人少妇,再到才华横溢、忠于自我的成熟女性,实现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和人格独立,这个过程在今日看来,依然振奋人心。

在这部影片中,结合剧情可以发现,凯拉·奈特莉的表演围绕着柯莱特自信睿智的性格底色,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加,人物的层次感也逐渐展开。初来巴黎,她迷茫失措,且全心全意地依赖丈夫,神情天真、喜悦而羞涩;开始为丈夫代笔后,有了事业也有了秘密,她身着制服长裙,妩媚又带着男孩的飒爽气;随着《克罗蒂娜》的爆红,她达到了一个小的事业巅峰,举手投足皆是自信得意,却从不忘乎所以,时刻具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女性的审慎态度;与丈夫貌合神离,她毅然跟随剧团巡演,开启演员生涯,周遭的谩骂与诋毁并未吓退她,她显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和坚定,由内而外地脱胎换骨。诚然,威利用自己卓越的审美和独特的品位改造了柯莱特,并用他的名声成就了柯莱特,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别有目的的误导和引诱。但柯莱特凭借着自身的灵气和才学,充分吸收“养料”,用来提高自身,而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她是狡黠而有主见的,威利影响了她,却从不能决定她。柯莱特命运的船舵,随着她不断地觉醒和变强,逐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被称为“英伦玫瑰”,尤其擅长饰演这类知性、特立独行却又不乏优雅的古典女性。实际上,能够被选中饰演作家的女演员,大多需要自带某种智性美,最好能够塑造思想深刻、情感敏锐的灵魂,至少也应该是伶俐、有主见的。譬如在《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中饰演波伏娃的安娜·莫格拉莉丝,无论是少女时期的清纯明媚,还是中年时期的干练沉稳,不变的是犀利直率的眼神,昭示着人物超凡脱俗的智慧。

《时时刻刻》中饰演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妮可·基德曼,特效化妆的假鼻子或许影响了她的美貌,但是幽深的眼神、游离的表情、微微带着苦味的嘴角弧度、夹着烟轻颤的手指,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作家脆弱而敏感的状态,她一闪即逝的深邃思绪。

p1847955548.jpg

《黄金时代》中饰演萧红的汤唯曾被李安评价很像那个时代的国文老师。饰演丁玲的郝蕾也兼具了“昨天文小姐”的感性和“今日武将军”的强悍。饰演梅志的袁泉亦是气质娴静、举止文雅。相反的例子,则是《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中莉莉·詹姆斯饰演女作家朱丽叶,她娇憨的相貌更像个陷入爱情中的少女的状态,浪漫有余、犀利不足;眼神很是天真澄澈,缺乏持续的思考和洞察的姿态。朱丽叶性情到有些鲁莽的形象,作为一个女作家来说,显得欠缺说服力。

100116_p22_b.jpg

相关链接:被搬上大银幕的女作家

《成为简·奥斯丁》(2007)【英国/爱尔兰】

相关作家:简·奥斯丁

主演:安妮·海瑟薇

该片演绎了青年时代简·奥斯丁的与汤姆(詹姆斯·麦卡沃伊饰)不被祝福的爱情,以及他们的挣扎与抵抗。因外界阻力而分开多年后,中年的他们重逢,她孑然一身,他用简的名字为心爱的女儿命名。回首往事,二人不胜唏嘘。

《简·奥斯丁的遗憾》(2008)【美国/英国】

相关作家:简·奥斯丁

主演: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金钱与爱情的矛盾纠结,是这部影片探寻简·奥斯丁心理奥秘的介入角度。年轻时,她为什么答应了求婚却又在一夜之后反悔?岁月流逝,她是否遇到过令她动心的男人?她终身不婚的选择,又给家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当时尚且青涩的“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亦在片中有精彩演出。

《恋恋红尘》(1999)【法国】

相关作家:乔治·桑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乔治·桑忍受不了婚姻带来的束缚,带着孩子来到巴黎开始了写作生涯。她思想独立、行为前卫,对文学界产生冲击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她与诗人缪塞陷入爱河,但他们之间的爱激情四射却又充满了坎坷波折,直至生离死别。

《春光奏鸣曲》(1991)【英国/法国】

相关作家:乔治·桑

主演:朱迪·戴维斯

1836年的乔治·桑,在巴黎文艺界如鱼得水,她通过音乐家李斯特与年轻的肖邦(休·格兰特饰)相识并相爱。影片通过肖邦的众多作品,将剧情进行组织和串联,音乐与叙事巧妙结合,格调轻松诙谐,浪漫动人地描绘了这段著名的爱情。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2006)【法国】

相关作家:西蒙·波伏娃

主演:安娜·莫格拉莉丝

该片描绘了年轻的波伏娃如何一步步成长、强大,成为一名伟大的、享誉世界的女学者;并表现了她和她的终身伴侣——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洛兰特·道驰饰)之间错杂却又深刻的感情脉络。影片用一种冷静的态度,表现了波伏娃对个体价值和爱情的热切渴望。

《时时刻刻》(2002)【美国/英国】

相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主演:妮可·基德曼

1923年伦敦郊区,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乡村宅邸构思她的第一部现代主义小说《达洛卫夫人》,这部小说是她敏感、神经质、脆弱的精神世界的写照,也影响了影片中另外两位主人公——生活在二战末期的主妇劳拉(朱丽安·摩尔饰)和1990年代的纽约职业女性克拉丽萨(梅丽尔·斯特里普饰)。三人的命运交织、叠化,从一个层面梳理了上世纪美国女性的心灵史。

《黄金时代》(2014)【中国】

相关作家:萧红

主演:汤唯

该片以萧红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当时中国战乱的时代背景,描述了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她同一众文化界好友的交往接触,笔触平实细腻地塑造1930年代一众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群像。不但完成了叙事,也描绘了历史中的文化人格,体现了相当丰厚的人文情怀。

作者:罗馨儿(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在站博士后)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