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沉迷游戏、无心学习的“熊孩子”说:我坚持不写作业,是为了能好好学习

文汇网

timg (12).jpg

这是关于不愿写作业的男生小豪的故事。如果世上有个“沉迷游戏、无心学习”的人形模具,那么在小豪的父母看来,儿子肯定能从头到脚、严丝合缝地扣进这个模具。然而,如果世上还有一个“越控制越失控”的人形模具,谁又能被装进去呢?

“抗争”进入第四天

上初二的小豪跟爸妈的抗争已经四天了。四天里小豪坚持不写作业,为此,班主任已经在微信群里点了好几次名。

在父母看来,问题的根结一定是全在小豪身上的。小豪的妈妈一般会这样跟别人控诉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是班里出名的游戏控,晚上趁我们睡着了半夜还起来玩游戏,这都初二了,还不知道学习。一说他就急,骂骂咧咧,我家天天硝烟弥漫的,真是愁死了!”

其实,小豪烦的不是学习,而是从放学回家开始,被人一刻不落盯着学习的感觉。尤其是父母一下班就轮流看着他写作业,美其名曰“为了不让他落下功课”。

小豪也想好好学习,可做作业的时候他们轮流看着,像看贼似的。有时需要用手机查单词和作业,他们就说小豪又要玩游戏,唠叨个没完,急了还动手打小豪。后来,只要放学回家一看到他们走进房间,小豪的头都要炸了,根本写不下去作业,只有打游戏才会心情好些,头没那么疼了。

undefined

他跟父母说,不要他们陪着写作业了,可是爸爸一听就急了:“我们每天盯着写作业都只是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地完成,这要是没人看着,更不学习了!”——玩过游戏的孩子估计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入游戏深似海,从此信任是路人。

小豪爸是真着急,跟人抱怨:“明年要中考了,小豪还是这种混沌状态,整天泡在游戏里,高中没学上可怎么办呀?”

小豪私下里倒是觉得情况也并不像爸妈估计得那么差。自己的成绩也不是无可救药,顶多算忽上忽下,数学、物理、生物都还凑合,只是有些偏科。

只能打“3分”的学习状态

本来,小豪是想考个好高中,还想上学校的实验班,然后大学报个计算机专业,毕业以后像爸爸那样做个软件编程工程师。可是,按照小豪现在的表现,父母听到这话时,神色上有些惊喜,可更有质疑。

小豪听说,要考上自己学校的高中部,起码得考进年级前80名,要是想考进实验班,那成绩必须得在前50名。

这么比较的话,小豪眼下快要班级倒数的状态确实不太乐观。

除了游戏,小豪也有其他爱好和特长。他会编程,朋友很多,周末他喜欢跟好朋友们一起打篮球。在朋友眼里,小豪仗义、人缘好,平时虽然话不多,但是一旦说话必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undefined

其实,曾经状态最好的时候,小豪也达到过班级中上等。

那是初一刚开学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很牛,也为了能交更多的朋友,小豪也努力学习过。每天认真写作业,按部就班地预习复习,下课总跟好朋友互问互考,每次小测验都比身边的朋友高不少分。现在偶尔想想,还是挺让人兴奋、自豪的。那个时候同学经常主动来请教问题,老师看自己时也满眼的欣赏。

要是把努力学习程度用个量尺表示,最少是1分,最多是10分,小豪算了算,原来自己的状态能够得上出了8分力,现在的话,最多能算3分——起码,上课还是认真听讲的。只是回家就烦,父母防贼一样的看管让人没有心情复习和预习。父母看不见小豪上课时的表现,所以“回家不学习“理所当然就等于“完全不学习”。

要是一直按照当初的状态学习,考进年级80应该是没有问题。可是现在呢?小豪发现,哪怕只是说说将来高中和大学的理想,父母都是满脸质疑。

你们不是不信任吗?不是还像看小孩子似的整天唠唠叨叨吗?那咱就耗着吧!

两周,让他试一试

小豪的“不写作业”运动坚持到第四天,小豪爸终于还是妥协了:“只要能做好时间规划,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我们也会让他玩游戏,别像现在这样把时间都浪费了。”

小豪被爸妈带着去见学校的副校长,也是心理咨询师。

undefined

校长听了双方“控诉”,已经把事情摸得八九不离十。其实这问题在孩子青春期时很常见。像小豪这么大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不希望家长事事成为权威。

所以,也不能说小豪就是沉迷游戏,只是用不写作业和打游戏的方式发出抗议,争夺独立学习的自主权。可惜家长没意识到这点,仍然用打骂责罚的方式管理孩子,这才让小豪依赖游戏缓解不快。

“他们别看着我,让我自己学习。”小豪提出了唯一的要求。

结果,当然是爸爸妈妈异口同声质问:“你要是自己在房里玩游戏呢?”——说来说去,爸妈还是不相信孩子能独立自主学习。

小豪赶紧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我把房门开着,把手机放客厅,这样你们总能相信我了吧?”

这一下,父母相互对视了一下,都没吱声,像是默许又都将信将疑。

undefined

校长一听,赶紧表扬小豪:“你能想到这个办法真了不起!但是你真能做到开着门自己学习,把手机放在客厅吗?这可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

“只要他们不进我房间,不唠叨我,我就一定能做到。而且我还能保证用8分力学习,我想找回初一时老师和同学看我的眼神,我更想考上咱校高中。”

还是小豪爸先下了决心,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只要他能自觉学习,我们保证不进他房间,不唠叨他。”但小豪妈还是迟疑:“不用我们陪写作业他能自觉学习吗?我们辅导他有些作业都不会呢?”

校长建议,不妨按照小豪的提议实验两周,还建议小豪拟定一份时间计划表。

小豪爸又质疑起来:“原来也做过计划,就坚持了三天,之后就不了了之。”

“以前的计划都是他们逼我做的,这次我要自己做计划!我一定会遵守的。”果然,当天晚上10点,小豪爸发来了小豪自己制定的计划,看上去工整、详细。

undefined

两周之后,实验的结果让大人们松了口气。

小豪的行动有90%按照计划完成了,主动写作业,还把房间收拾得很利索,周末约小伙伴打篮球,只在周六晚上玩2个小时游戏。数学英语提高了10多分,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小豪父母也遵守承诺,只做观察员,少唠叨,于是小豪也很“慷慨”地给父母打90分。小豪说接下来两周自己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语文预习不够,要增加预习时间和阅读时间;历史和地理要整理单元小结;英语的听力可以利用上学路上听听课文的MP3……

所幸,深秋的那天,一对戴着眼镜的家长带着高大帅气的儿子走进了校长的辅导室。那些一直也没能为自己争取来这“两周“的孩子,又有多少呢?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育篝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