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翻了!“长三角”舞蹈精英汇聚上海,舞之蹈之尽是江南诗意

文汇网

上海歌剧院《一戏.一生》1_副本.jpg

《一戏·一生》

暮春时节,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上海之春”的舞台上百花齐放,应和着明媚的春光。4月22日晚,首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沪苏浙皖舞蹈精英汇聚上海,用29个节目共同展现江南舞蹈的独特风韵。4月23日将上演的“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则精选13部红色经典舞剧的代表性片段,节目包括《白毛女》《闪闪的红星》《烽烟桃花飞》等,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祝福。

资源互通,进一步优化“长三角”舞蹈生态

共饮长江水,长三角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展演舞台上,一批表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尤为亮眼。女子群舞《青丝绣韵》以东台“发绣”为创作素材,将湿地风光、人文情怀描摹得格外清丽隽秀;男子双人舞《嵊泗》讲述东海渔民的追求和梦想,洋溢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群舞《远去的兰花爷爷》深情回望徽派民间艺术的前世今生,将薪火相传的主题演绎得情怀笃深。

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远去的兰花爷爷》_副本.jpg

群舞《远去的兰花爷爷》

从历史沿革看,沪苏浙皖四地舞蹈界长期延续着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良好传统。“长三角”舞蹈发展联盟于2018年11月成立,为舞蹈艺术家以及舞蹈爱好者搭建一个更为广阔,没有地域界限的平台,通过区域舞蹈资源的进一步挖掘、运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舞蹈生态进一步优化,使之真正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大码头”。

今晚亮相“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的作品都是近年创作的优秀剧目,向观众交出了跨区域文化合作的最新答卷。其中,上海青年编导顾风庆为扬州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饼油条豆腐浆》不仅很好体现了两地的合作,也把“市井风情”这一城市母题演绎得新意迭出,别开生面。

上海芭蕾舞团《不存在的故事》_副本.jpg

《不存在的故事》

“这次专业舞蹈展演搭建了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沪苏浙皖的舞者轮番登台,就好比一浪高过一浪的波涛,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舞蹈发展滚滚向前。”展演导演、舞蹈教育家陈家年认为,“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给青年演员创造了难得的锻炼机会,而编舞们则可以集中欣赏到四地的优秀舞蹈,从中汲取创作养分。

上海歌舞剧院《原点》_副本.jpg

《原点》

舞蹈创作开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

江南水乡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文脉资源。深入开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当代价值,也为当下舞蹈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题材资源。

“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中,江苏的群舞《不息》、双人舞《与妻书》,浙江的群舞《红船》、双人舞《一线之间》等,从不同角度再现了不可忘却的红色记忆。这些作品,或通过生动细节来反映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或从宏大的铺叙中凸显出闪光的历史瞬间,无论“小切口”还是大情怀,它们在“小舞蹈”如何拓展题材范围、开掘内容深度、传承红色基因上,有着同样的追求。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不息》1_副本.jpg

群舞《不息》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红船》1_副本.jpg

群舞《红船》

杭州歌舞剧院《一线之间》_副本.jpg

双人舞《一线之间》

“70华诞——长三角优秀舞剧片段集萃”则精选建国以来优秀的舞剧片段,节目包括《小刀会》《南国红豆》《闪闪的红星》《烽烟桃花飞》等优秀舞剧的片段。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白毛女》也将在舞台上再现,表现喜儿盼望爹爹快回家,一起“欢欢喜喜过个年”的经典情节。

展演由长三角舞蹈发展联盟主办,上海市舞蹈家协会、江苏省舞蹈家协会、浙江省舞蹈家协会、安徽省舞蹈家协会承办,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支持。


摄影:叶辰亮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