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中国式创新”,强劲而富有韧性

文汇网

timg (4).jpg

新中国迈向70周年。蓦然回首,“中国式创新”,唱着“敢拼才会赢”,一路走来。毛泽东带领我们,在工业体系初建期间,搞出“两弹一星”;邓小平带领我们,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新时代,习近平带领我们,“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势头强劲、韧性十足。

“强劲而富有韧性”的首先表现,是“科创总量”和“排位”在全球靠前。近日媒体报道披露国家统计局数据,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89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9657亿元,自2013年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今年7月24日公布: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排名上升到14位,在全球中等收入国家连续7年创新质量居首位。这显示,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态势近几年保持强势,已进入发达经济体排位的区域。

科创.jpg

新时代我国发展出现历史性变革,若干场“改变面貌的战役”人们至今啧啧称赞,其中,“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就是老百姓点赞的重大战役。市场的本性就是竞争、优胜劣汰,新技术能提高经济结构的有机构成,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的生产就会有“超额利润”。

笔者观察,创新成果的规模化使用、应用,是中国国情的优势。创新,最好是原始性技术创新,也包括“引进”的消化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同时,创新又包括“应用性创新”“设计创新”“业态创新”。马云的支付宝的运用,发明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伊贝”,由于美国的银行卡发达,且“快递哥”成本高,并未规模性使用。我国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82461元。以此数计算:我国职工月工资约为美国职工工资的三分之一。即中国的劳动力红利依然存在。由此依托了“亿万人”使用支付宝和网购,“快递哥规模”“大妈大爷使用支付宝的规模”如此宏大、普及,让国际人士惊异!

timg (5).jpg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原始性技术创新多数还是“跟跑”。总体上,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装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但我们有“集中优势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创新工作的集中力量的组织水平,有不断涌现的创新团队。正如井冈山时期的“反围剿”、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那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克敌制胜”,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中国式创新”也一样。比如,2015年4月,我国4家国家超算中心被禁止购买国外高端芯片。然而一年之后,我国基于完全自主处理器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就登上世界超算之巅。又比如,国际知名调研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全球32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中,中国占10家。还比如,在华为公司创新一线,活跃着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家;至今,华为研发人员仍保持近50%的比重。

总之,“中国式创新”态势趋势,我们预期乐观。在世界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挑战下,我们上下团结,以高昂的前行底气,蹄疾步稳,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周锦尉(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