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童年需要怎样的童诗?缺乏有穿透力和传播力的新时代童诗,似乎成了儿童文学的一个症结。因此,首届“上海好童诗”全国征诗评选活动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诗歌馆启动,可以看做是业内的新呼吁。
“摒弃幼稚诗、伪娘诗、广告诗、口号诗、概念诗;摒弃低级诗、无聊诗、无病呻吟诗、自娱自乐诗,儿童诗才能达到艺术和美的境界。”华东师大教授张锦江以“儿童诗须言志”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谈到,“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儿童诗也要有言志的目标:儿童诗要写出中华民族的勇气、正气、豪气、霸气;儿童诗要写出对祖国的赤诚之爱与报国之心;儿童诗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儿童诗要有寓意深刻的象征与意境;儿童诗要写出人性的光芒;儿童诗要写出中国文化的根;写儿童诗的诗人也要有小说家的素养,写出更多能够传世的叙事长诗。
上海九旬老作家任溶溶、圣野写来热情洋溢寄语
郭风、金近、圣野、任溶溶、鲁兵、柯岩、金波……在70年的发展中,中国儿童诗歌涌现出了几代诗人。恰如现场专家所说,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诗的浪漫,诗歌串联起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串联起我们的文学生活,也串联起我们彼此的情感寄托。让一个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诗的眷顾和浸润,它的未来将熠熠生辉。
可以说,童诗作为各国文学艺术之根,加强、加速、加大中外儿童诗歌的互译和出版,是每个国家最本真和最友好、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
据悉,“上海好童诗”全国征诗评选活动推动少年儿童爱上诗歌、创作诗歌,把写诗作为课外“开智”“立志”的重要途径,给予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和有志于为孩子们创作诗歌的成年人以平台,借此发现创作儿童诗的新人,给中国儿童诗发展助力。征诗对象分为学生组与成人组,学生组面向7至14岁的小学生、初中生,成人组面向全国写儿童诗的成年作家、诗人。征诗活动形式为自由命题,从12月中旬至明年3月25日,采用初评、展评、终评方式,手机投票比重将占40%,专家评选比重占60%。主办方透露,在征诗活动基础上,未来有望创建“上海童诗节”。
作者:许旸
题图:pixabay
责任编辑: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