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江南第一桥乡”变与不变

文汇网

71208_p22.jpg

金泽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

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田园风光旖旎,民宅错落有致……这可能是多数人心中烟雨江南、梦里水乡的模样。

位于上海最西边的小镇金泽,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她不仅面朝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淀山湖,而且上海21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中,其中19个都位于金泽。

河湖众多,自然少不了桥的影子。金泽镇自古有“江南第一桥乡”的美名。据清乾隆时的《金泽志书》记载,金泽“四面巨浸,内多支河,桥梁尤多于他镇,古称四十二虹桥”。原来,在面积仅0.6平方公里的金泽古镇上,竟错落过42座古桥,且“桥桥有庙,庙庙通桥”。时过境迁,尽管当年的大部分寺庙已不在,当年的一些桥却风姿犹存。在古镇上、下塘街中间的市河上,至今横卧着七座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古桥,令人叹为观止。

2004年,原金泽镇、西岑镇、商榻镇合并为金泽镇,镇域面积达108.5平方公里。作为黄浦江上游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长期以来,金泽一直处于低度开发状态,保留了沪郊最原生态绿色乡村的容貌。

今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挂牌,唯一和浙江、江苏两省接壤的上海“西大门”金泽镇,赫然位列66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之中。而和她有关的“蓝色珠链”、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更是一个个令人兴奋的名字。

习惯了慢节奏的金泽,会有怎样的改变?生活、成长于此的当地百姓,心中最是期待。

71208_p21.jpg

两分钟,带你穿越江浙沪

上海市青浦区金中路5号,金泽镇政府所在地。这栋六层楼的建筑,自上世纪90年代建成起,便一直是金泽镇唯一的制高点。6楼的食堂一角,两扇铝合金窗上的醒目标识清楚地记录着金泽独特的区位优势。朝西远眺,距离吴江汾湖的康力电梯不过6.1公里,朝北张望,距离太浦河2公里,到嘉善姚庄6公里。自从被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个角落俨然成了金泽镇的“示范区最佳观景台”,前来考察、交流、学习的各路人马多会在此驻足。

从镇政府出来沿着名为迎祥路的小道步行三四分钟,便是金泽古镇。周一中午时分,尽管猝不及防的冷空气让古镇的气温骤降10摄氏度以上,但还是有慕名前来的游客三三两两地出现在视野中。在游船码头,即将开工的船夫陆师傅竖直了皮夹克的衣领,戴上渔夫帽,精神抖擞地踏上了摇橹船。

1801078656_副本.jpg

▲金泽古镇上穿行的游船。(本报记者 王星摄)

细雨朦胧中,小船慢悠悠地穿过一座又一座古桥。“这座是普济桥,建于1267年,它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如意桥始建于元代,你现在看到的是清朝重建的;前面的这座迎祥桥也始建于元代,其特别之处在于桥面都是铺砖的,且两边没有栏杆,据说是为了方便当年元代蒙古族骑兵骑马过桥……”短短几百米航程,陆师傅像个专业导游般热情地介绍了一路。

本以为他一定是个老船夫了,没想到一聊才知他是个刚上岗一个多月的新手。今年10月,当地新成立的旅游公司统一了古镇上的乘船游览线路,新添八艘崭新的游船并招了十多名驾驶员,陆师傅便是其中之一。平日里,游客不多时,陆师傅就默默念叨这些古桥的知识,一到双休或节假日,立马就能派上用场。“十一长假里最多的一天,我们一共摇了80多个来回。来金泽的游客以散客居多,多数也没导游,我们尽可能给他们多讲讲,也能让他们觉得更有看头,游览体验更好些。今后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来这里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早点做好准备,也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

抱有类似想法的,还有新池村党支部书记孙福兴。他所在的新池村,位于金泽镇南首,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东与徐李村相邻,南与浙江嘉善姚庄、西塘相邻,西与江苏吴江黎里(汾湖)相邻,北与金泽村相邻。

这是什么样一个区位?站在村口的太浦河边,孙福兴指着河对岸左手边的一大片树林说:“对面这片树林是我们新池村的,中间这块没种树的是浙江的,右边又有树的是江苏的。如果你在河对岸开车,2分钟就能穿越上海、浙江、江苏。从我们这开车到对岸,也就10分钟。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这里其实就是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中心位置。”

“在没有示范区这个概念前,我们附近几个村的人也经常会互相走动,毕竟本来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亲戚在周边村落。自从被划入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我们和浙江、江苏的邻居走动更为频繁了。”孙福兴说,“比如对面嘉善姚庄的银水庙村,2015年就是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村。前不久我就带着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里的保洁员到那里去‘取经’,大家看完都很有感触。最近,我们相邻六个村的村干部准备再建一个微信群,今后发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更方便地协调联络。”

770817940.jpg

▲太浦河绿色堤防(新旺段)(本报记者 王星摄)

孙福兴所处的位置,是今年刚新建的太浦河绿色堤防(新旺段)。太浦河,是一条连接太湖和黄浦江的人工河,西起东太湖边的时家港,东至黄浦江上游泖河东塘港,全场57.2公里,从东往西依次跨越上海、浙江及江苏三省市。上海境内的太浦河地处青浦地区的金泽和练塘两镇,其西段和中段,湖荡聚集,鹤荡渔歌的美景让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不少佳作,而东段则与原泖河(现拦路港)衔接相通,防洪排涝除旱,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建绿色堤防之前,新池村的太浦河畔本是一些旧工业厂房以及摆渡码头。自2015年起,当地政府陆续将河边的厂房、码头进行腾退。去年,新池村和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管理所进行结对,共同谋划对新池村的太浦河沿岸进行绿色堤防的改造升级。

短短一年间,旧貌换新颜。香樟林漫步道,杉林湿地、水利乐园、观景平台、历史文化长廊……如今新池村绵延一公里的绿色堤防俨然成了当地百姓平日里休闲放松的新地标。孙福兴自豪地告诉记者,明年绿色堤防二期还将继续延伸到三地交界的太浦河纪念碑处:“到时候你再来的话,从这里过去两公里的堤岸,就都是林荫道了。”

100天,公园里的村庄大变样

以绿为基,以水为脉,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特点。位于先行启动区的金泽镇更是如此。从空中俯瞰,火泽荡、南白荡、西白荡、大葑漾、小葑漾、大莲湖、任屯湖这七处造型各异的天然湖泊被北横港串联在一起,形成了近来人气颇高的“蓝色珠链”。七湖一河组成的“蓝色珠链”区域,由G50高速、318国道、太浦河、拦路港等合围而成。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水域面积多达8平方公里,另有农田1万余亩,鱼塘和林地各4000亩以及2个集镇区,居住着近2万人。水波荡漾、绿树成荫的“蓝色珠链”无疑是示范区湖泊水系中最有特色的 “世外桃源”。

1987年出生的金泽姑娘张星,今年就回归到了这片“世外桃源”。张星的家,在大莲湖畔的莲湖村。“雪后晴光好,扁舟渡绿波。湖平鱼艇泛,岸阔水村多。”一首《渡莲湖》,描绘的正是莲湖村的古韵悠长。

1672735934.jpg

▲莲湖村一景

坐拥6000亩盛开莲花的湖水,应有尽有的莲藕、鲜菱、鱼虾……4.25平方公里的莲湖村不仅有着沿湖60%堤岸风景线,更是罕有的 “长”在公园里的村落。作为青西郊野公园核心范围内的唯一原生村落,2018年莲湖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并被纳入上海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 重点打造。走进莲湖村,记者并未见到通常农村都有的那种三四层楼高的小别墅,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白墙黛瓦、高低错落的农家民宅。这些宅院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对较为老旧。今年,通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契机,莲湖村对这些民宅进行统一集中改造,400多座老宅院在短短百日之内便焕发新生。

与此同时,在莲湖村村部和青西郊野公园游客中心之间,还新添了一个“莲塘”。原来,莲谢路边的一部分农田,被打造成了“千亩莲塘”。今年盛夏时节,莲塘中盛开的莲花和在水中悠闲觅食的白鹭,构成了一幅幅让人流连忘返的江南美景,这里也很快成了游人们口口相传的“网红”打卡点。而村内一些原有的旧厂房、旧仓库等也借着创建之机“改头换面”,成了村民的乐业家园、活动中心等。

635142252.jpg

▲如画般的莲湖村

初夏时节,张星回到莲湖村。眼前这焕然一新的村貌,让这个在上海市区学习、工作多年的姑娘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大好势头,更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如今的她,是莲湖村茭白叶编制带头人。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菰”,是河网密布的金泽所盛产的茭白。张星记得,小时候,妈妈和外婆常常到田里收割茭白叶,晒干后编制成小马、小牛等小物件,说是能出口到日本。去年,茭白叶编结传统技艺被列入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张星返乡创办了上海莲湖工艺品编结有限公司,将这份儿时的记忆,转换成带动村民增收的绿色产业链。短短半年不到,张星的团队已有30多人,通过聘请工艺老师,融入柳编、竹编、棕编等技艺,她们拿出的茭白叶编制产品不仅造型精美,利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不少产品又远销到了日本。

此外,莲湖村还培育了蛙稻米、红柚、蓝莓、铁皮石斛、莲藕等农产品品牌,并与多家大型农业企业、合作社、乃至家庭农场合作,线上线下全力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

1480909257.jpg

▲青西郊野公园的水上森林(本报记者 王星摄)

在莲湖村担任村支书助理的周海航,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选调生。尽管到莲湖村工作不过3个多月,但村里的角角落落他已经几乎跑了个遍,给记者介绍起来也是如数家珍。“最近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实在太多了,尤其是被纳入示范区后,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连着接待十几拨。国庆前,我们的活动中心还举办了一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新人的集体婚礼。新人们都被村里的美景震撼到了!”

周海航说,他在莲湖村工作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确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尤其是最近这一轮整体环境风貌提升,大大地增加了村庄对游客的吸引力,游客多了,民宿、农家乐、农产品售卖等产业自然也会跟着一起发展,老百姓增收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他告诉记者,村里本还有一些农民闲置的宅院,为了让农民能有这部分租金收入,金泽镇和莲湖村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统一租下这些闲置房屋,再租给有需求的企业,目前已有十多栋房屋通过这一途径流转到了村级平台,照目前的势头来看,有意向来莲湖村发展的人,还真不少。

毕竟,谁不愿意在一片蓝天碧水间工作、生活呢?

“白纸”上,期待最美科创中心

华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直奔“蓝色珠链”而来的最闪耀“明星企业”,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选择落户金泽曾让很多当地百姓感觉“不可思议”。西岑村5队的80后姑娘徐誉鑫,在镇上的事业单位工作。去年,她和邻居们因华为成了“动迁户”。在徐誉鑫眼中,虽然家乡景致宜人,却留不住人,身边的同学、朋友大多选择去青浦城区或者上海市区工作。

“感觉这里好环境、好风景没变,发展方面也没啥变化,就像一张白纸,或许吸引华为的也正是这一点。以前我在老闵行上大学,周末回家时,苏州的同学都到家了,我却还在路上。2017年底,地铁通到了青浦;2018年,华为选择了金泽;今年,金泽又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未来,西岑还要建科创中心。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忙,以前大家是按照‘镇’的要求开展工作,现在全面对标的都是示范区标准。按照这样的高标准在‘白纸’上作画,相信金泽的未来肯定大有作为。”徐誉鑫自豪又兴奋地介绍。

1719504442.jpg

▲青浦华为研发中心效果图

站在淀山湖南侧西岑支路边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旁,徐誉鑫给记者指了自己老家的方向。那里,如今已围起看不到头的围墙。围墙内,前期土方单位已进场施工,为明年正式开工做好准备。

据介绍,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400亩,其中一期1400亩,二期1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计划总投资约100多亿元。作为华为重点研发基地,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将开展终端芯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预计将导入3万名科技研发人才,而目前金泽镇的总人口,不过5万多人。

在施工房一侧的几块展板上,记者看到,未来这张“白纸”上将呈现出一座“现代经典建筑博物馆”。在这座微型经典袖珍城市里,广场小镇、城市街区、山顶聚落、森林小镇、城市大学院落、水镇……应有尽有。

而在淀山湖西侧的南新村,当地百姓已经感受到了示范区的“加速度”。一个多月前,上海最后一个跨省乡村渡口南新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长232.4米、宽4.5米,名为东垞港大桥的钢结构桥。

以前,64岁的村民阮游荣每天都要坐着小船摆渡去对岸周庄的菜市场买菜,晚上或者天气不好渡口都会停航。逢年过节去对岸亲戚家串个门,阮游荣都不敢在亲戚家吃晚饭就要早早赶回来,要不就只能坐三四十分钟的车绕个大圈子。如今有了这座新桥,从南新村走到周庄最多三四分钟。新桥边还建了个停车场,方便今后游客从此地赴周庄游玩。

1595318156.jpg

▲新建的东垞港大桥

“这个渡口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开始是手摇木船,然后是铁船,再后来是太阳能渡船,最后变成机动船。我们盼了几十年撤渡建桥的梦,终于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下实现了。”阮游荣说,尽管金泽桥梁众多,但要在两省市的界河上建一座桥并非易事。从航道审批、环评,到通航安全评估,以及桥梁设计等都要经过两地各相关部门层层审批:“其实这座桥2016年就立项了,但直到去年青浦和昆山两地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协议打通断头路,才真正加速了这座桥的进程。”

尽管渡口已停用,但阮游荣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渡口附近。原来,退休的他最近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在渡口附近的急水港涨水盂(俗称南白荡)附近进行树木的维护。这条泄洪通道上4公里区域内的2000多棵树,都是阮游荣的“服务对象”。割草、打药、刷白水、修剪树枝……只要不下雨,阮游荣每天都从早上天微亮干到临近中午。对他而言,这份兼职2000多元的月收入并不是他最看中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里是示范区了,今后发展肯定会大大加快,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纪,趁着还干得动,能够为家乡发展尽自己力量添一抹亮色,把村子扮靓些,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阮游荣解释道。

他道出的,或许也正是金泽百姓共同的心声。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图片:除署名外均金泽镇供图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朱辉、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