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国首个海塘遗址博物馆在杭州市江干区正式开馆。该博物馆在原明清钱塘海塘遗址上建造而成,一楼保留了一段现存的明清海塘遗址,仿佛向世人诉说杭州千年古海塘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从东汉时期钱塘县地方官华信组织老百姓造土塘开始,钱塘江海塘从当初的土塘,逐渐演变升级为竹笼石塘、柴塘、条块石塘、鱼鳞石塘、斜坡石塘,再到如今更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专家们一致认为,历经千年演变的杭州海塘是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之一。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也“因塘而存”。“塘”就是钱塘江海塘。钱塘江出杭州湾入东海,全长约668千米,杭州湾的喇叭口形河口及潮汐现象造就了钱塘江涌潮。因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钱塘江河口容易遭受台风暴潮袭击,而杭嘉湖平原及淞沪地区地势低洼,一旦受灾,损失巨大。
千百年来,为抵御洪潮灾害,钱塘江河口两岸修筑了不同类型的海塘。据记载,现在的杭州城在秦汉时为大片水面,东汉开始筑土塘防范江潮,但时常坍塌,至中唐仍有潮水涌入城内。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修筑了捍海塘,杭州“潮患频仍”的困境得以缓解。宋元时期,杭州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人间天堂”,对海塘的修筑更加重视。明清以来,江南物阜民丰、财富集聚,修筑钱塘江海塘更是上升为国家工程。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总面积6200平方米,包括遗址展示厅、海塘文化厅、临展厅和江干区非遗厅(馆),是全面展示杭州钱塘江海塘文化,集收藏、研究、体验、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一层遗址厅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部分,通过海塘遗址展示、LED影片播放,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海塘的大气磅礴。二层为海塘文化厅,以‘沧海桑田隔一堤’为主题,设潮涨潮落、塘筑千年、涛声依旧三个单元。”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通过相关实物、模型、动画,诉说历代先人筑塘这一必然选择,讲述海塘历史演变和堤塘修筑技术革新历程,展现古人的超群智慧,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享的生存理念。第四层江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厅(馆),用开放体验的形式彰显非遗活态传承的特色,将保护、传承、研学有机结合,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
开馆当天,“发现杭州2019——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同时进行。来自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近20家文博单位专家共同回望2019年考古成果,分享考古故事。近500件(组)出自考古工地的重点文物首次在海塘遗址博物馆临展厅亮相。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