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逝世500周年丨甜美以外的另一面,藏在这些大型壁画中

文汇网

110318_p7.jpg

拉斐尔大型壁画《雅典学院》。作品取材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对那个高度理想的黄金时代的追忆,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是对追求真理与智慧之人的高度礼赞

拉斐尔的作品,在最为世人熟知的甜美系圣母像之外,还有一类不可不知。那就是大型壁画,尤其是他为梵蒂冈博物馆绘制的大型壁画,可谓尽显其卓绝的艺术造诣。如果说圣母像直观地体现了拉斐尔对女性的关怀和对母爱的歌颂,那么梵蒂冈博物馆的壁画则以更恢弘的方式赞颂了人文自然和真理科学。

110318_p8.jpg

拉斐尔的甜美系圣母

在1508至1514年的六年间,梵蒂冈宫的弧形墙面给了拉斐尔前所未有的施展空间,这成了今天我们在梵蒂冈博物馆看到的整整四个厅的艺术瑰宝。

第一厅的壁画《圣体辩论》《雅典学院》《帕尔那斯山》《三德像》分别阐释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律四种学问,同时与当时人们所信仰的构成世界的四要素——空气、水、火和土分别相呼应,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真理。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雅典学院》。《雅典学院》取材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的逸事,通过对那个高度理想的黄金时代的追忆,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与它的渊源关系和对它的崇尚之情,是对追求真理与智慧之人的高度礼赞。画面的中央便是边走边聊的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有意思的是,作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小迷弟,拉斐尔仿照两位大师的样貌绘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充分体现了他对两位大师的狂热崇拜。柏拉图右手指天,表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源于理念,亚里士多德则一手朝下指向地面,表示来自现实的直接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争论似乎也反映了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之间的观念对立。除了这两位中心人物,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数十位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领域的伟人或倾听这对师生的争论,或手持圆规为学生演算,或倚着台阶沉思……或站、或坐,或缓步走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多而不乱,布局和谐,色彩协调,充分体现了拉斐尔高超的故事性设计能力与深厚的空间透视技法。

110318_p15.jpg

拉斐尔大型壁画《帕尔那斯山》

在第一厅绘制壁画时,拉斐尔使用的还是自己一贯擅长的温柔婉约的调子。而在第二第三厅的几幅作品中,他开始大胆创新,尝试多种画面表现技巧。例如第三厅的壁画《博尔戈的火灾》便与第一厅大相异趣——作品取材于公元847年罗马博尔戈地区发生的一场可怕的火灾,重点表现幸得教皇利奥四世伸手祈祷,大火奇迹般地熄灭了。画面以大面积近景与只占约四分之一篇幅的远景对比营造空间透视感,其中近景的几组人物栩栩如生——右侧是用罐子运水灭火的人们,其中一个女人身体前倾,面朝画面中间的几个孩子,伸出右手似在安抚他们;左侧是一面墙,墙内烈火熊熊,一人攀着墙缘、身挂墙外,一人从墙顶往外递出幼儿。这幅画真实地体现了猝临大灾的人们在惊慌中的自救与互助。昏暗处画着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背负父亲安基塞斯逃离大火中的特洛伊,是拉斐尔用神话故事暗颂教皇的功绩。在画面中上方的小幅远景里,塔楼上站着伸手作祈祷状的教皇,塔楼的建筑表面刻着利奥四世的名字,一众信徒跪坐在台阶上。总体说来,前景中的人物忙于扑火和逃生,远景里的教皇虔诚祈祷,赞颂了人们在危急关头相互扶持、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强调的是,其中裸体人物的表现方式十分硬核,拉斐尔运用他从米开朗基罗身上学到的技法,在深重的光影对比下肌肉虬结精实,可以说画家在把握动态的同时还精准地画出了人体肌肉不同的状态,和《雅典学院》一样,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邢天谣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