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AI打分系统、办线上擂台赛,武术运动这次能“破圈”吗?

文汇网

a8773912b31bb051c4d432b8abe4a7b248ede0d7.jpeg

疫情期间为避免聚集,大批群众体育赛事与活动“转战”线上,以“隔空”教学的方式进行。譬如近日在上海进行的棋牌大师网络直播公开课、棋牌文化博物馆制作视频供线上参观,以及棋牌项目的多个线上比赛等。而上海武术院则从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让武术“破圈”的契机,于近日发起了一场名为“武术云挑战”的线上擂台赛。

赛事参与的方式并不复杂,爱好者只需拍摄不超过40秒的武术练习视频,再将之上传云端即可完成全部流程。除利用上海武术院既有优势资源,邀请多位武术世界冠军录制示范视频作为指导,这场线上擂台赛的另一特色则在于对数字化的探索,引入AI打分系统——该系统的原理为,通过对于大量武术视频的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骨架识别技术能将参赛者的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从而生成相应分数。

“上海武术有百年历史,我们既想挖掘其中的传统与文化,也希望拓展武术在互联网的应用模式。这一次(线上擂台赛)是武术运动面向大众进行的数字化‘破圈’尝试。”所谓“破圈”,就是让武术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武术圈内,在上海武术院党支部书记王立琴看来,这种能提供反馈的线上交互,有利于推广武术运动。相较于一般的线上教学,这套打分系统不仅更具科技感与新鲜感,其实也在专业指导与爱好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中增加了一步反馈,使得专业指导针对不同参与个体的个性化意见能直观地反馈给所有爱好者,形成一种独特的参与感,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正是不少参赛者的需求所在,从赛事报名后台的留言中也不难看出——除了询问参赛事宜,亦有不少报名者留言提出,希望能在上传武术视频后,从专业人士这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反馈。

既然以推广为根本目的,如何降低参与的门槛自然是本次赛事的关键。从武术内容本身而言,除了迷踪拳、查拳、华拳、船拳等能体现中华武魂特色的项目,主办方还将相对较为适合入门爱好者学习的杨氏太极拳纳入比赛范围,并将每段表演的时长控制在40秒内。考虑到武术爱好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流,整个报名环节经过多次优化,旨在做到一简再简。截至上周五,活动注册人数已突破3000人,参与者中不仅包含了各年龄层次,甚至还有部分境外选手的视频投稿,影响力超过了组委会预估,线上投稿时间也因此顺延一周,截止日改为4月18日24时。

线上擂台赛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建立AI打分系统,这套由每步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系统,其想法其实由来已久——去年于申城进行的武术世锦赛期间,主场馆外的武术嘉年华就曾设有AI视频活动展示区,对体验者的太极拳套路进行技术分析对比,并作出数字化评判,而当时与上海武术院展开合作的同样是每步科技。可以说,如今这场线上擂台赛正是当初那次尝试的延续。

彼时所有体验者均在嘉年华的展区内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进行练习,场景相对简单且固定,体验者每一个动作的时间点也大体相同,而现在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在技术上确实造成了难题,疫情期间大家都只能利用各自身边的空间进行拍摄,光线、角度、设备都有所不同。”据每步科技首席技术官蒋伟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的设备始终处于运转状态,不断利用武术视频进行深度学习。只不过,蒋伟也坦承,在目前的技术水准下,AI打分系统在某些方面与人工评判仍有距离。“譬如,机器无法对参赛者的精气神进行评判。此外一整套动作里,可能有一些占打分权重较高的关键动作,这套系统还需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蒋伟表示。

考虑到这一点,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增加赛事的互动与社交属性,除AI打分系统外,本次赛事还将发起与打分系统权重相当的线上市民投票,综合两项结果决出名次。据悉,投票环节将在4月19日0时开启,结果则将于4月29日公布。据王立琴介绍,这次与时俱进的数字化尝试只是开始,未来武术将更多地与高科技结合,通过不同的渠道让更多群体接触到这项运动。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