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将打造我国能源动力产业创新新高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伴随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市场而快速发展,上海将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朝着具有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刚落幕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树立了新航标。在新中国史上,上海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对于近年来的经济增速减缓,上海怎样从速度领先转变到质量、效益领先?面对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课题,上海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权衡教授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分享了若干思考,“结构转型伴随着经济减速,其中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主要因素,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同时要加快解决部分行业、领域的资源错配以及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上海的“长子”地位如何形成?
——经济和纳税贡献突出,在各领域先行先试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先行先试,从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启动,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奇迹。世博会、自贸区建设、进博会、“五个中心建设”“四大品牌”……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在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和实践中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
共和国前行70载,上海在新中国史上如何体现“长子”的责任与担当?权衡以数据揭示了上海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的工业总值约占全国40%,职工人数约占全国43%。早期上海是全国的工商业重镇,经济和纳税贡献突出,“一五”期间,上海有21万职工支持内地建设,“二五”期间增加到40万,以后累计100多万职工支持内地建设。上海对全国经济、工业各方面贡献都非常大仅1953年至1988年,上海上缴财政收4725亿元,年平均135亿。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今天,中国依然在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上海则率先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发展继续引领全国。从2019年数据来看,上海贡献了全国3.9%的地区生产总值、10.6%的税收收入、10.8%的进出口贸易额、吸收了13.8%的外商直接投资,其中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贸易额占全国比重更是接近三分之一。上海对全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引领方面,权衡解释,由于上海数据限制,仅比较1978年后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上海的劳动生产率从1978年的3960元/人(每年)增长到2018年的26.2万元/人,全国劳动生产率则从1978年为916元/人提升至2018年的11.万元/人。
解放初,陈云提出“全国支持上海,上海支持全国”理念,如今上海服务全国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历史的必然。把握历史机遇,因时制宜地补上短板、发挥优势,将是上海未来冲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所在。不同于普通的金融中心,上海在开放水平及力度上均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及要求,人民币能否走出去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目前,金融改革开放正在一步步前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值得期待。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上海率先扩大对外开放(来源:演讲PPT)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上海路径”?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发挥全球资源配置等四大功能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这是历史和时代为这座城市定下的坐标。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主题演讲中指出,在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将继续支持上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发展,支持交易所与境外市场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影响力。
可见上海“再出发”的目标,是要参与全球竞争。那么上海如何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在权衡看来,由此展开的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深刻揭示了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发展的全球化、创新性、高端化以及开放性等重要特征和趋势,是上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手段、方向和突破口。而之所以把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放在四大功能之首,即是在全球化发展中如何更好地聚集全球生产要素,把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数据等重要要素吸引和集聚起来,形成全球性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心和配置功能。在全球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有更加显著的定价权,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和全球化配置方面具有重要的竞争力,从而更好体现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力。“培育好这四大功能,更加突出了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权衡在“2020华夏经济论坛:长三角智能经济与企业转型升级”上作主旨演讲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但与世界上其他城市群相比,其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仍有一定差距和发展空间。权衡以国际视野解读,“目前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市群包括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巴黎为核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东京为核心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及美国纽约为核心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等。与之相比,我们的差距首先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短板,从数据来看,在相关城市群的首位城市排名中仍然是最后,有4~5倍的差距。”权衡认为,适当提高上海城市经济密度,包括容积率、单位土地的产出、劳动生产率、空间资源配置效率等,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
如何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资源错配等是关键
在发展经济学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一个源泉。从国际经验来看,根据大量的研究表明,人均GDP的增加主要是由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它相当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配置效率等。但是,技术、资本和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等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权衡提出如是思考,“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解决部分行业和领域的资源错配问题,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资源错配使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来源:演讲PPT)
从总体上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偏低,平均贡献率不到40%,而当前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50%左右。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可以说是两大路径。一方面,技术进步包括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我国而言,目前主要是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前沿科技领域开展颠覆性创新,同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入手。
在权衡看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快解决产能过剩。近些年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电解铝、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即为严重过剩。“过剩说明了经济资源被错配了,老百姓要的没生产出来,老百姓不需要的生产了很多,而且库存在加大。因此‘去产能’的概念,主要就是去工业产能,进而提高产能利用率。”
同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减税降费既是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权衡引用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的数据对比了2017-201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综合税率,“2017年,中国企业综合税率达到了64.0%,全球190个经济体的平均实际税率为40.6%,远低于中国,而美国的税率仅有43.8%,大规模减税提振了美国企业盈利增长。”2018年后,中国减税降费的政策持续发力,税率减到了59.2%,美国则减到了36.6%。从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减税降费还有一定的空间。
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减税降费(来源:演讲PPT)
如何看待上海经济增速的减缓?
——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提升产业高级度
在高质量发展中,上海如何继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交出“上海答卷”,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对上海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因为上海的服务业占比很高,而其劳动生产率相对制造业要低很多,这就导致了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权衡以图示说明,在1998年到2007年上海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全要素生产率很高,后来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这与上海服务经济发展占比高,而劳动生产率较低有关。
从连续十几年两位数增长,到增速连年下降甚至位列全国倒数位置,再到逐渐拉升,上海经济增长的起伏可谓扣人心弦。上海绝不是不要GDP,而是不唯GDP,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从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上海转型升级的战略定力,与当前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一脉相承。在新中国史上,作为“长子”的上海积极引领产业转型,70年来上海人均GDP不断增长,上海GDP中第二产业占比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趋,第三产业则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增长。权衡援引2019年的数据,“目前上海第三产业比重约为72.7%,超过广州(71.6%)、深圳(60.9%)的比重。”
上海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下降(来源:演讲PPT)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光看产业发展的比例度还不够,还要看产业发展的高级度,因为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可提供较高的生产率。”权衡提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产业发展下一步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高级度的问题。从制造业发展来说,重点要在高端制造业、技术密集型等高效率、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上加快布局,体现并引领制造业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从服务业来说,上海服务经济虽然占比高,但服务经济能级不高、竞争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从一些全球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他们的服务经济中,比较重要的的是知识密集型、人力资本密集型等具有高级要素集聚,进而具有极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服务经济,这就使得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高,体现了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上海要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核心问题就是要提升产业发展的高级度,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同时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促进服务化与制造化融合发展。”
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委全会对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了全面部署,随着“五大中心”加快建设、“四大品牌”全力打响,上海继续秉持人民城市的理念,朝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阔步迈进。与新中国70载峥嵘岁月共成长,见证、参与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一种独特的“上海视角”已然内化为这座城市的胸襟:置身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考虑问题,并从全球与国家来透视城市的自身发展。
相关链接:
权衡:70年间为何能创“两大奇迹”?新中国史给出答案
作者: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