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飞机餐是大数据“算”出来的吗?从生产到用餐,东航优化飞机餐供应

文汇网

WechatIMG5093.jpeg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制止餐饮浪费,弘扬节约美德,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积极行动。东航8月16日起全面恢复除新疆、大连地区之外的国内航线航班热餐供应。机上热餐的“回归”之后,东航同步从精细化机上配餐、优化餐食、倡导旅客节约用餐等三方面着手,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大数据分析管控,精细化配餐

精细化配餐是节约机上餐食浪费的重要手段。依托多年来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技术成果,东航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配餐方案。

东航食品公司作为东航机上配餐的主要生产单位,于2018年起正式启用“三库三单一餐牌”的生产管控系统。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作,再到机上供餐,东航食品公司的配餐人员能够通过该系统实时把控餐食生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食品原料供应量、成品菜品产出量。

WechatIMG5092.jpeg

区别于几年前的人工计算,现在每日“飞机餐”生产所需的菜品、原材料数量都会由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工具作出精准预估,从原先“要多少有多少”的粗放供应转向了“用多少供多少”的精细管理,实现了配餐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减少采购、库存、生产各环节非正常损耗。

据统计,相较系统启用前,仅东航食品公司上海地区的航食加工车间,每天就能节约100-150公斤食品原料。

与此同时,在机上供餐环节,东航改变了以往按机载乘客数上限配餐的做法,转为根据航班旅客人数预估用餐份数,灵活机动调整配餐数量。在东航自有的信息化平台上,东航配餐人员通过ER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实时关注航班信息和旅客舱位变化情况,提前调整配送餐食数量,避免因“多装多送”造成成品餐食浪费。

目前,东航已在虹桥-北京、西安-浦东、广州-青岛等26个国内航班的经济舱采用这种全新的配餐模式,在满足旅客用餐需求的前提下使餐食配备数量更趋合理。

丰富餐食品类,优化配餐结构

除了精细化机上配餐流程,东航长期以来致力于提供餐量合理、美味可口、健康营养的机上餐食,鼓励旅客践行“光盘行动”。

今年8月16日起,东航在除新疆、大连外的国内航线全面恢复机上早餐及正餐热食供应。东航食品公司优化了机上的正餐菜品,从头等舱、公务舱供应的龙井虾仁、排骨年糕、蟹粉狮子头等地方特色菜品,到经济舱的油豆腐烧肉饭、樱蕃烩牛肉饭等“妈妈的味道”系列热餐,健康营养又多样化的餐食满足旅客高品质的用餐需求,让旅客在空中也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菜品,尽最大努力,避免因为“不可口”造成“飞机餐”丢弃浪费。

同时,针对不同时段、不同航程的航班,东航统计旅客的用餐情况,相应调整了机上餐食的配餐结构。

对于航线较长,但不处于早餐、正餐时段的航班,东航以“伴手礼”式空中餐食代替原本的“干货”点心餐。据了解,“伴手礼”式空中餐食是东航在疫情期间全国首创推出的机上供餐方式,餐点中提供自制的精美蛋糕、面包、水果、甜品,并均以餐盒或拎袋形式提供。旅客如果未能在机上完成享用,亦可携带下机,避免因“吃不完”造成丢弃浪费。

WechatIMG5094.jpeg

此外,在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南京禄口机场等地的东航贵宾室,都能看到印有“按需取餐,拒绝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醒目提示标牌。在旅客取餐时,贵宾室的服务人员也会予以提示,鼓励、倡导旅客节约取餐。据悉,这一举措将于近期同步推广至国内各地机场的东航贵宾室,以及东航机组餐厅等员工用餐区域。

作者:张晓鸣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