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温下的申城“早餐工程”流动餐车工作人员——每一分钟都要面对“烘烤”

文汇网

微信图片_20200818163314.jpg

昨天(17日),上海连续高温进入第九天。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停靠在长宁区金廷88广场(King88)街边的上海001号流动早餐车前,此时气温已达30℃。两位大厨早已紧张地忙碌起来,车前的餐篷下,孙佳宝在擦拭桌椅,夏思远则在车内蒸包子、解冻面饼、准备配菜。“为了在7点半准时营业,我们一早6点钟就出门了。”孙佳宝告诉记者。

趁着早餐高峰还未到来,记者观察了一下,餐车内置有一台车载空调,车外地上放置了两台强力电风扇,一台对着车内,一台对着用餐处。此时能明显感受到风扇的强劲风力,并不觉得闷热难耐。

微信图片_20200818163709.jpg

一个上午,要在高温下做100多个手抓饼

7点44分,餐车迎来第一位顾客,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点了两份手抓饼。夏思远从冰箱中拿出面饼,放到电饼铛中解冻;随即在旁边的趴锅上制作配菜。手抓饼是餐车的招牌早餐,而这台趴锅也是两位厨师一上午工作的主操作台,锅面温度高达220℃。打开趴锅,车载空调和电风扇吹出的冷风瞬间被腾腾升起的热气所覆盖,车内的温度不一会儿就升至37℃。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我们都要做100多个手抓饼,8点到9点是最繁忙的时段,一般每3分钟做两个,一刻不停。”孙佳宝介绍,制作手抓饼的趴锅从早上7点多就开启,一直到晚上8点收摊才“熄火”。这意味着,在餐车工作的每一分钟,都要忍受高温的“烘烤”。

不透风的房车、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中,还有多个“发热源”。趴锅旁边的电饼铛功率高达3200瓦,每次掀开,同样是一股热气迎面扑来,此外还有不断散热的电冰箱和滋滋冒水汽的蒸锅。

“站在这儿不动都热,忙起来更是汗流浃背。”孙佳宝说。不一会儿,在餐车里打转的夏思远后背的衣服就已湿透了,绿色的T恤看上去深了一个色号,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额前的头发也被打湿成绺。“裹在塑料手套里的手掌早就汗涔涔的了。”夏思远说,通常一个上午下来,手上皮肤都被汗水泡白发软了,像洗澡时间过长一样。

“95后”夏思远刚来餐车工作不久,他坦言,出来做工哪有不辛苦的?今年28岁的孙佳宝则一开张就在这儿工作了。面对8月以来的连续高温,他洒脱地说:“夏天都是难熬的,但熬过去也就好了。”

忙时两人言语不多,却默契地相互配合着

早上8点过后,餐车的生意也兴隆起来,两人忙起来时言语不多,在车内默契地相互配合着,此时车内温度已接近40℃。之前,孙佳宝抽空跑到附近的商场里打来两桶水,灌在电风扇的底座水箱中,吹出来的风带着水汽,“既能降温又能防尘”。

夏思远指着车内的空调说,餐车的制冷设施也在不断改进,之前的空调是垂直向下吹冷风,脸朝着热锅,脖子却是冷飕飕的,“冰火两重天”实在让人受不了。现在的空调已改成向四周吹风了。据悉,之后的流动餐车还将使用定制车型,操作空间将比现在的房车宽敞许多,制冷也更有效。

微信图片_20200818163635.jpg

这辆流动餐车拥有全市首张“流动餐车经营公示卡”——食品摊贩登字001号。虽然全市流动餐车“大部队”将于9月中旬集中亮相,但“流动餐车+早餐服务”试点已率先上路。 孙佳宝告诉记者,餐车支持小程序线上预定,消费者可以提前5分钟下单,到达流动餐车后提袋即走,最大程度减少消费者排队等待的时间。

流动餐车上可供选择的餐饮品种也很多,有特惠套餐、老上海葱油饼、脆香饭团、薄饼卷、早餐大包、饮料等,“老上海葱油脆饼卷”售价7元,“金枪鱼辣白菜脆香饭团”售价6元,若是选择搭配了冰糖银耳羹、小米粥、牛奶等套餐,价格在7元至18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001号餐车实行轮班制,一天两班人,早班从上午7点半到下午2点,晚班为下午2点到晚上8点。据运营方上海粮全其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芊透露,用于试运营的餐车,车型较老,9月预计将有50辆新版流动餐车上街,未来运营时间甚至可能延长到次日凌晨2点结束。


作者:张天弛

摄影:张伊辰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