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启用,进阶人与物“动态全量数字孪生”

文汇网

undefined

城市是个有机体、生命体,有其独特的“生命体征”。就好比是人,今天有没有感冒,明天有没有不舒服,后天心情如何……如今,通过泛在的物联感知设备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样的呼吸、脉搏都能于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判断决策,高效处置城市运行中一些“失灵”和“失范”的情形。作为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于今天(21日)正式启用。该运营中心将汇集政务数据、社会数据,以及来自于物联网感知端的各类数据,通过打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的壁垒,在全市层面作出统一部署,向市城运中心实时传送整个城市的运行数据和生命体征,丰富城市运行管理的神经元体系,更好地支撑“一网统管”,进一步赋能精细化治理。该运营中心的启用,也标志着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将迈入人与物“动态全量数字孪生”的新阶段。

据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介绍:围绕营造共享、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该运营中心致力于解决分散建设、运维管理不及时、数据非全量、共享不到位等问题,“相当于由政府和社会方共同搭建了一个平台,将政务数据中涉及到物联网感知的数据,和社会企业机构以及来自于方方面面的第三方数据,打破相关数据壁垒,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泛在接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围绕好用、管用、实用的“应用场景”共同推进,共同研发,对数据进行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赋能城市“绣花”。

undefined

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田间农作一键“下单”

事实上,围绕现有物联感知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上海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社区治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应用场景的开发。

比如,嘉定区和电科软信合作探索开发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对52个农业大棚安装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雨量、光合有效、CO2等15类传感器,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发育情况、病虫害、水肥状况等数据实时获取,日监测数据超过1.5万条,并结合农用天气预报、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数据和模型,制定科学的作业策略,完成灌溉、精准施肥等作业。

从农作物播种开始,该系统就可对作物生长环境、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等信息进行实时获取,存储农田大数据,结合农用天气预报和墒情预报、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模型,制定科学的作业策略。

耕作者无需躬身入田,只需根据手机或电脑,可实时浏览作物生长信息数据,并将作业指令一键下发给智能农机,完成灌溉、施肥、除虫等精准作业。

农业种植,由此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完成田间作业。

倾角、振动都“留痕”,店招店牌有了实时“心电图”

店招店牌长期暴露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安全隐患尤为突出。时觉物联网先后研发生产了十余种智能物联传感设备,包括倾角、振动、位移、温度、湿度、气压等传感器,通过集成NB-IoT/LoRa等5G传输模块和光伏、电池等供电模块,实现对店招店牌的角度、振动幅度和频率、微小位移量、局部温湿度、高度等多种数据指标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目前已经实现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店招店牌的安全监测全覆盖,并接入市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大平台,也拓展至黄浦区、静安区、浦东新区,涉及2000多台物联网设备,每天产生超过30万条数据。

同时,构建起城市店招店牌档案库,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云端存储和分析处理,使得每块招牌拥有自己的名片以及自己的“心电图”,让管理人员实时看到其健康状况。同步构建起的,还有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闭环流程——智能监测传感器通过不断累积的监测数据,在一段时间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完善核心算法,实现高精度的智能分析预警。于第一时间以多种预警方式通知管理部门及相关负责人,自动形成工单进行跟踪,直至处理完成。

undefined

布设千万级神经元节点,更深层次支撑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

目前,首批共计有近百类超过510万个可共享数据的物联感知设备纳入到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共享和计算,每日产生数据超过3400万条,将进一步在市容管理、数字农业、防汛防台、水务管理等方面赋能城市运行管理。启动仪式上,运营中心与市水务局、浦东新区、嘉定区等单位,与中国联通、电科软信、东方有线、迥灵信息等企业进行签约,就应用场景研发达成合作意向,并全面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级城市群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示范”课题研究实践。

据透露,下一步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将建立三大机制,支撑全市城运体系高效运行——建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孪生感知端建设的双向促进机制,依托人与物“动态全量数字孪生”,打造市区两级物联网管理平台,全市感知端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智能管理、多层共享;建立城运数据集成与产业高效应用相互带动机制,以实战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涵盖公共安全、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有效带动数据治理、分析、应用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公共数字基座相互融合的机制,通过布设千万级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支撑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进一步辐射长三角智慧城市建设。


作者:顾一琼
图片:邢千里

编辑:祁骏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