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万亿立方!“亚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文汇网

2.JPG

▲科考队员利用无人船测量湖泊水量

今天,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再获重要发现:科考发现,亚洲水塔区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这是科考队近期在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进展。

此项成果是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丝路环境”的深入推动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成功实施所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之一。亚洲水塔失衡及其影响的科学发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阐述“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带来不少问题”的重要科学基础,是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的重要科学支撑。

据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介绍,全球共有78个水塔,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就有16个,而亚洲水塔正在发生失衡,这种失衡变化有利有弊——有利方面是在短期内的,即下游河流全年的天然径流量增大,有利于下游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弊的方面是灾害强度和频率增加、对农业的春季用水威胁进一步增大,而冰冻圈消失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1.jpg

科考队员利用直升飞机运载科考设备到极高海拔冰面作业

“亚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

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是地球第三极,是亚洲10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线为界,亚洲水塔区的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发源于亚洲水塔区的河流的流域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的总人口约20亿。

第三极地区的冰川、积雪、冻土、湖泊、河流等是亚洲水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常年积雪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多年冻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湖泊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对亚洲水塔中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处的径流量进行了初步估算。

科考队根据冰川厚度模型来估算冰川的冰储量,初步估算出第三极地区冰川的冰储量约为8850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大约是8万亿立方米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分布地区,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约有1200个。根据对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湖泊的实测结果,估算储青藏高原上这些大湖的储水量约为8150亿立方米。小湖泊的水量仍在估算中。

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科考队开展了出山口处的径流估算。根据2018年度的观测和遥感估算结果,发现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疏勒河这13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约为6560亿立方米。

因此,亚洲水塔区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积雪和冻土的水量估算还在进行中。

3.JPG

▲利用无人机观测冰川地形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就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时,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这是党中央首次将青藏科考成果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并正式纳入国家治藏方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亚洲水塔研究的科学成果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前夕发布的《团结于科学2020》的重要内容。姚檀栋与联合国框架下组织的国际同行一道,撰写完成了该报告。在报告的“水与冰冻圈”主题中,以科考成果为基础,围绕水和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就亚洲水塔变化及其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最新科学评估。

据姚檀栋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目前正在充分利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构建保障亚洲水塔安全的“极目”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极目一号”系留浮空艇三维观测体系、“极目二号”冰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极目三号”冰湖溃决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极目四号”拉萨地球系统多维网等。这不仅将深化对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及应对的认识,而且将为亚洲水塔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


作者:许琦敏
图片:中科院青藏所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