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80之年。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红5军团34师为掩护党中央和兄弟部队突围血染湘江,大部分英勇牺牲,被誉为“绝命后卫师”。新四军3支队5团是由闽北红军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的一支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的英雄团队。皖南事变中,为掩护军部和兄弟部队突围浴血奋战,5团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被誉为“绝命后卫团”。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编成3个纵队开始转移。国民党调集52师、108师、144师、40师、新7师、79师共8万余人对新四军形成包围态势。当发现新四军转移时,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立即下令,集中优势兵力一举索新四军主力包围而歼灭之。顽军第40师抢占星潭,堵住了新四军前进道路。随后,顽军又占领了云岭、中村、章家渡,截断了退路,6日战斗打响,军首长决定,5团作为全军后卫,归军部直接指挥,任务是保证军部所在的中央纵队的后翼安全。
7日下午2点,5团赶到军部。叶挺要求5团赶紧做好战斗准备,选择有利地形,强渡徽水河,为全军打开前进的通道。”下午3点,军分会召开会议。2纵队司令周桂生、3纵队司令张正坤都提出从星潭方向突围。叶挺也主张不惜牺牲一部,坚决从星潭方向打出去!他说:“现在部队战斗情绪很高,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准备,调得力的部队上去,是可以打出去的。我已经把5团调上来了,用5团来打。”项英认为,星潭易守难攻,硬拼牺牲太大,如付出了代价仍突不出去就更困难了。会议争论得很激烈。
晚上10点多钟军部作出决定,部队原路返回里潭仓,改从高岭往太平方向突围。叶挺命令5团由后卫改为前锋,连夜抢占高岭,掩护军部和大部队突围。任务完成后。可分散单独行动,在皖南坚持游击战争,尔后待机过江。
高岭海拔1000多米,地势险峻。8日拂晓,2营刚爬上高岭,就看见国民党部队坐在山梁上休息。2营迅速分成两路,一路抢占顶峰,一路由陈仁洪带领向敌人迎了上去。敌人喊话:“你们是哪一部分的?”“我们是144师,你们哪一部分的?”“我们是79师的。”“谁知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你们派两个人过来。”不一会儿,过来两个国民党军士兵,走到跟前时发现是新四军。刚要呼叫就被几支枪顶住了。让他们给国民党军回话,这两人回头喊道:“是自己人,不要误会。”敌人一听就放松了警惕。2营迅速冲上山头,敌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机枪、步枪、手榴弹毙伤了大部,剩下一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
1营、3营也赶了上来,各营迅速控制制高点,准备迎敌反扑。全团凭险固守,打退了敌一次次冲锋。5团在高岭坚守了3天,敌人在阵地前丢下了几百具尸体,5团只伤亡了二三十人。10日,团里决定重返里潭仓,追赶军部。
叶挺见5团从高岭回来很高兴,这是唯一尚存1000多人的成建制部队。他命令5团立即上东流山换下教导总队。他深情地看着5团的同志,提高了嗓门说:“同志们!你们5团是支老红军部队,许多同志从三十年代起已经屡建战功,今天,军部把坚守东流山的任务交给你们,就是考虑到5团是一支过得硬的红军部队,大家一定要坚守阵地,东流山不能丢! ”说着他指了指外王家南侧山凹里的指挥所说:“我叶挺就在这里,跟同志们同生死,共存亡。”
东流山是我军南线主要屏障,当时,全军都被压在山下石井坑周围不到5里的狭小洼地,非常被动。5团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东流山。1营攻占主峰,2、3营坚守长龙山高地,由2营长陈仁洪指挥。前来进攻的第40师是顽军中装备精良的部队,配有德式山炮,战斗力强。
11日,顽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轮番冲锋,炮火轰击一过,战士们从尘土中爬起来,准备好手榴弹,敌人越冲越近,连帽徽都看得见了,阵地上还是没有动静。当敌人冲到十几米时,指挥员一声令下,顿时机枪、步枪、全部火力射向敌人,成批的手榴弹一起投出去,顽军被压了下去。5团击退了十多次进攻,打的非常英勇。
顽军仗着优势装备,不断发起进攻,阵地上打成一片火海。战士们个个像猛虎,枪管打红了,从尸体堆里拣一支枪再打。排长刘赫宜是参加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战士。在顽军被打退后,他带头冲出战壕追杀,然后就躺在尸体堆里,等下一批顽军冲到阵地前,突然跳起来,向前后左右射击,打得顽军措手不及。从抓到的俘虏口中得知,顽军40师师长下令,抓到新四军5团的人,一个不留,一律枪毙。听了俘虏的口供,一个战士打趣地说:“我们5团还享受特殊待遇了! ”阵地上一片笑声。
12日,敌人増加了兵力继续进攻,反复进行争夺。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两次赶到阵地,对大家动员说:“你们5团是一支红军部队,有震动皖南的5次繁昌保卫战光荣战绩,军部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守住阵地!”下午,敌人发动总攻,先集中炮火猛烈轰击,部队在战壕里不时有炸飞的石块和树枝打到头和脊背上,大家忍着痛疼,警惕地注视着敌人的行动。
随着炮火声,敌人一群一群向阵地上扑来。面对数倍于我之敌,战士们毫不畏惧。有的在几个敌人的围攻下壮烈牺牲,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山坡上堆满了血肉模糊的尸体。敌人孤赌一掷,从正面、侧面多方向进攻,阵地有几处被敌人突破。陈仁洪组织部队奋力反击,几挺重机枪对准敌主攻方向猛扫,用集束手榴弹往敌人堆里投。突然,他胸部中弹,鲜血涌了出来。他咬紧牙关坚持指挥部队把敌人打了下去。
这时,教导员马长炎赶来接替指挥。马长炎看到部队已伤亡大半,气得两眼冒火,大喊道:“同志们,把敌人反下去,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向敌人讨还血债!”战斗中,马长炎左肩胛骨被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了。陈仁洪躺在阵地上命令通讯员,赶紧告诉3营长李锡锋由他统一指挥。团首长令副官主任曾水元、组织股长王荣森到长龙山高地接替指挥。陈仁洪将望远镜交给曾水元,马长炎将快慢机交给特派员刘国兴。团里组织十多个战士抬着他俩率先突围。
13日下午4点多钟,战斗更加激烈。5团只剩不到两百人了,弹尽粮绝,非常困难。叶挺军长组织教导总队和工兵连的剩余人员增援东流山,夺回阵地。晚上10点多,支队参谋马荣生传达了突围命令。5团的同志们刺刀出鞘,决心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当冲到顽军封锁线时,敌猛烈的交叉火力封锁了前进道路,黑暗中只能借着枪弹的火光才能看得见人影。大家分成小股往外冲,反复冲了几次,都被猛烈的火力打了回来。刚冲过一个山坡,前面又被阻挡住了。部队被打散了,到处是敌人,一时冲不出去。刘国兴腿部负伤,幸好没有伤到骨头。他和王荣森都是经历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战士,他们几个人决定就地隐蔽,待机突围。
天一亮,敌人到处搜山,一路放枪,一边瞎咋呼,“出来吧,都看见你了,快出来吧,不出来就开枪了”。不管敌人如何喊叫,他们隐蔽着一动也不动。大家把驳克枪端在手里,从草丛缝中向外观察。心想,你不来动我,我也不动你,你要是来了,就拼个你死我活。他们在敌人眼皮底下躲了三天三夜。晚上出来找点水喝,弄点野果吃。天下着雨浑身被打湿了,北风一吹冷得穿心刺骨,真是又饿又冻。第4天,他们决定想办法突出去。饿了好几天,浑身无力,王荣森溜下山沟,在水沟里喝了点水,往回返时突然遭遇敌人,他与其他同志被打散了。
王荣森端着枪走不多久,发现前面有人坐在那里,心想一定是我们的同志,便走上前去,轻轻叫道:“同志,同志!”那人并不答应,他用手去拉,没想到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原来这位同志早已牺牲,只是不肯倒下去。看到这种情形,他心中充满悲愤,参加革命十几年,打过不少仗,从来没有败得这样惨,牺牲了这么多的好同志,自己一定要想办法突出去,为死难的烈士报仇。
过了好几天,敌人搜捕和封锁渐渐松了下来。王荣森来到茂林附近一个小村庄,找到一户对新四军有感情的人家,给了些钱,请老乡每天送饭,自己隐藏在山上。除夕那一天,老乡告诉他,对面山上好像来了几个新四军。他悄悄地藏在树丛里观察,果然是被打散的同志。6个人会合后,找到了地下党组织,安排了隐蔽地点和行动路线。
2月一个夜晚,他们来到铜陵长江边的黑沙洲上了一条小船,望着朦胧中渐渐远去的皖南,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皖南,我们一定要打回来的!天亮前,小船靠在无为县江边,找到了负责收容的曾希圣同志。刘国兴等3人与王荣森被打散后,与5团政治处副主任何志远等会合,在皖南山区打游击一个多月,二月中旬渡江到达无为县,回到了部队。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6个团的主官,只有5团的2位主官牺牲。团长徐锦树、政治委员林开凤负伤被俘,在上饶集中营牺牲。参谋长梁金华负伤被俘,从集中营越狱返回部队。6名正副营长(副营长实际为教导员),5人伤亡。1营、3营教导员邓玉权、叶露霄牺牲;1营长祝喜良、2营长陈仁洪、教导员马长炎负重伤。另外,军需主任薛克伯、连长薛仁成、江细宝、朗兆恒,指导员王传馥、胡崇德、周彩浩、孙锡禄、邓林等20多名营以下干部牺牲。《皖南事变新四军人员搜录》(増订版)一书,收录了2202位亲历者资料,其中,5团仅有110位。1941年5月,5团突围的指战员编入新四军7师,为创建发展皖江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
80年过去了,5团的英雄业绩永载军史,先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忠诚于党,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精忠报国,舍生取义、血战沙场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官兵一致,团结战斗,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
“皖南事变”中,有680多名新四军将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有200多人惨遭杀害。在狱中党组织领导下,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42年5月25日晚,关押在茅家岭监狱26位同志,夺枪暴动,冲出了茅家岭地狱。随着日军不断向南进攻,国民党当局匆忙将上饶集中营关押的人员押送福建建阳。
6月17日下午,行至福建崇安县赤石镇时,第6队80多位同志利用黄昏渡河的时机,举行了暴动。他们发扬共产党员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夺的钢铁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与国民党特务英勇搏斗,有的当场壮烈牺牲,多数同志冲出了重围。在闽北地下党接应下,有的重返抗日前线,有的参加了闽北游击队继续战斗。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石暴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新四军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从6月17日开始,敌人在赤石附近及虎山庙一带先后集体枪杀了73位革命志士,其中7位女同志。年仅26岁的女共产党员杨瑞年,被打了三枪,在血泊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了第七枪才停止了呼吸。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不愧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战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皖南事变牺牲的英烈永垂不朽!
作者:刘苏闽(作者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
编辑:何易、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