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妇如何进入磅礴历史?书写一代英雄的热血底色与滚烫人生

文汇网

屏幕截图 2021-03-30 082514.png

“这部历史小说不是仅仅由军事文学、军旅文学的概念所划定的,小说不是正面写大部队,而是选择支前女队长赵秀英这一独特角度切入,展开崭新的历史感受力和想象力;这也是一场伟大的征途和回乡,一个女性由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进入磅礴历史中,经历雄辩有力的征程,最后回故乡安顿生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如是评价军旅作家朱秀海新作《远去的白马》。

朱秀海采访过多位亲历解放战争的幸存者,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作品以一匹驰骋沙场的白马为引子,主人公赵秀英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多次组织村民支前,带领全村民工队配合八路军作战。背井离乡、思儿之苦没有动摇这位共产党员的心,她充分发挥组织才能和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组织打粮队帮助三十七团度过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数次救全团于饥困。战场上她冒着枪林弹雨从前线抢运伤兵,在敌军的轰炸中用血肉之躯架起战场通讯的生死线。解放战争胜利后,她坚守共产党人的使命,为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奉献了一生。

业内评价,全书根植丰厚史实,以解放战争为背景,诗性的笔调塑造了一批无私无畏的共产党人形象,书写了一代革命者的热血底色与滚烫人生,感人肺腑。

李敬泽

“大姐赵秀英”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既有现代女性的独立洒脱,又有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的美德,兼具地域性格和传奇色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研究员刘大先坦言在阅读过程中深受感动,他认为,这部作品女主人公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人”的意义——在非常态的环境中,她的生活无法按照正常的逻辑进行,是被历史赶着走的,现实中任何一个渺小个体都可能偶然地卷入大历史过程,但赵秀英一系列选择都跟普通人不太一样,常人看起来甚至是吃亏。“人不仅仅是趋利避害的,他也有超越性的一面,有理想性的一面,有非理性的一面。《远去的白马》是时代的雅正之歌,这个‘雅’不是附庸风雅或小资情调,来自于《诗经》风雅颂 的‘雅’。”

“我们理解当下文学的时候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题材领域,要看优秀作品是否能够溢出本身所描写的题材,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观念和高度,能够与世界经典文学对话。”军旅作家傅逸尘提出,《远去的白马》是一部书写东北解放战争的壮丽史诗,也是弘扬初心使命的英雄颂歌。

朱秀海

《远去的白马》人物原型姜团长的儿子携家人,以及作者一些老战友也来到了分享会现场,他们表示《远去的白马》可以让我们看到英雄是怎么成长的,部队是为什么可以取得胜利。

朱秀海是原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等。回忆创作历程,2004年年初他开始组织采访,从山东胶东老区开始,从他们登陆的庄河一直采访到临江。历史上,渡海的部队到了东北之后马上编成新的部队打仗,后长期驻守在粤东台湾海峡一侧,从老战友的回忆中唤起了一位支前女英雄的形象。为了解三十六团战斗经历和赵秀英的故事,朱秀海采访了13个月,第一次接触到一支完全由人民组成的作战队伍,他感慨,这次经历“真正开始理解人民革命为什么胜利,当共产党成了人民的时候,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民的军队。”

他坦言,写作首先是内心洗礼的过程,借此告诉读者我们党的初心是什么,更大的愿望是告慰这些年来渐渐凋零的老英雄。“我愿意为老英雄写一部史,写一首诗。我们只要面对着他们骑着白马离去的背影就止不住热泪盈眶。他们骑着白马远去了,他们的故事与壮举,他们达到的人生的和精神的境界,我有责任传递给后人。《远去的白马》是一个军人对前辈英雄的敬礼,远去的是白马,无法远去的是永远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作者:许旸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王彦

  图片: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