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井盖“催生”一则治理新方案,这个大型小区这样为民办实事

文汇网

5.jpg

走在东体小区的主干道上,看到汽车压过井盖,东体居民区书记黄斌都会停下,听听有没有响动。碰上路过的居民,他也总要问一声“这两天晚上还听到井盖嘭咚响伐?”居民们大多笑着回应,说晚上能睡安生了,有的还说接到了物业的回访电话。在东体居民区和大柏树物业的联手下,困扰居民一年多的井盖噪音扰民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本性解决。而在解决过程中,这个小区还出台了一项治理新方案:“有呼必有应”的“闭环”管理制度。这也是虹口区曲阳路街道“一个网格一件实事”的又一场生动实践,通过街道、片区、居民区、责任区四级网格化党建携手联动,把一件件“家门口的小事”当作“网格内的大事”,回应居民群众心尖上的关切。

7.jpg

6.jpg

事情还要从一年多前说起。东体小区位于虹口区曲阳路街道,是由三个小区合并而成的大型小区,其中最早的房屋1950年代就建起来了。2019年,该小区完成了一次整修,由于施工强度高,小区内井盖下的橡胶垫圈多被震脱,一旦有人走过或是车轮压过,“铁碰铁”便发出声响,尤其到了晚上噪音扰民更是严重。

该小区的井盖数量很多,电信井盖、雨水井盖、污水井盖……这些井盖常常成片出现,有的地方2平方米中就“密布”了7个井盖,而且这样的情况居民区每条道路上皆如此,主干道上不同材质的井盖就达到了近30个。家住一楼的袁老伯记得,以前夜深人静时,忽然“像放鞭炮一样”来个一串响动,自己和老伴儿常被惊醒。

今年初,黄斌刚来到该居民区任职时,居民向他反映最多的正是井盖扰民问题。他去实地测了几次,发现每到晚上八九点,车辆回小区频繁,响动很大。而这个小区老龄化程度严重,9848名居民中有5000多人是60岁以上老人,老人睡得早,尤其容易被吵醒、惊醒。物业负责人告诉黄斌,由于这是当时施工造成的,现在还在维保期内,他们早就联系了工程队来换修,但去年受疫情影响,工程队迟迟没有行动。

3.jpg

2.jpg

4.jpg

“可是每天晚上,居民总是要睡觉的呀!”黄斌思忖着,这事得分两步走,在“正规军”到来前,先想些“土办法”。于是,今年1月中旬,出现了1.0版解决方案:在井盖下垫硬纸板。可试验下来发现,承载重物后纸板就会挪动,遇上下雨更是容易烂,只能撑两三天。到了春节前,又有了2.0版方案:从废弃自行车上卸下内胆切成橡胶小垫片,放在井盖下起到缓冲作用,再用木楔封住井盖边缘。但由于近期小区各项架空线落地工程,封住的井盖常要被掀开。而且,即使不掀开,这个方法也只能坚持一周。过完春节,方案又进化到了3.0版:把废旧自行车的内胆拆下整圈铺垫。但一来橡胶圈数量有限,二来橡胶圈不够厚,过阵子还是得换。终于在本月初,有了治标又治本的4.0版方案——居委、物业、业委会找到街道相关部门,联系上工程总包方,请施工队来更换了井盖。目前,已更换了主干道上10余处铁质井盖,基本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

“学党史,办实事,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绣花针般的精细化管理方式解决居民关切的问题。”黄斌介绍,在解决井盖扰民的过程中,东体小区的社区治理也诞生了新方案,建起了居委、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工作群,加快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都“有呼必有应”,而且形成“接单”“解决”“回访”的闭环管理制度。由于小区面积大,从居委会走到物业得10多分钟,如果没找对管辖部门,反映问题就要走一段长路,容易引发矛盾。而且,居民反映的问题往往比较集中,比如井盖噪音扰民就曾被居民“多路投诉”——居委接待过十多位的居民,物业遇上过好几拨,业委会也常常听到居民抱怨。建了这个群后,无论”三驾马车”的哪一方接待了居民,都可以及时将问题发到群里,由居委或物业“接单”认领,及时处理。待问题解决后,再由“接单方”致电反映问题的居民,及时反馈回访,跟进工作。

在曲阳路街道,“全岗通”是社区治理的一大法宝。在黄斌看来,“全岗通”即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做到不见面办事,而且无论找到哪个条线的工作人员,都能让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今东体小区的“三驾马车”工作群,也是“全岗通”的数字化新实践: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照单全收”,再“分类处理”,最后反馈回访。居民或许从没有见过“接单人”,但反映的事,一定会有人尽力去办妥。




    作者:单颖文

      图片:单颖文摄,黄斌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