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礼物:“儿童安全座椅”成为必选项!儿童乘车最要不得这三种动作

文汇网

875463171.jpg

儿童安全座椅模拟实验

今天(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新规,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

这掀开了儿童乘车安全法治时代的新篇章。适逢儿童节,“儿童乘车安全的法治与共治”在线研讨会上,妇女儿童保护专家、法律专家、道路安全专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的法治、共治和善治。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立法

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8条明确规定监护人应“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这为中国预防未成年人交通伤害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使得儿童安全座椅成为儿童乘车出行的“必选项”。

“《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写进全国性立法,彰显了国家对儿童乘车安全问题的重视。”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征夫表示,“未保法第18条中对于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了‘应当’的字眼,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强制性的义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法律依据的问题。对《道路安全交通法》的修订以及各地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细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和上位法的指导作用。”

有了立法,是不是事情就此解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发现:“未保法、道交法,地方的未保条例和道交条例,其实是一个法律体系。未保法在这一块确立了这样一个规则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未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包括地方未保条例和地方道交条例的修订,应当把这个问题写得更细致,更具备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工青妇室处长王阳发现,在今年3月公安部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中就增加了儿童乘车安全的内容,对禁止儿童乘坐副驾驶和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系统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罚则。如对于应当乘坐安全座椅的对象采用了140厘米的身高标准,相较于之前地方立法的年龄标准,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如果能得以通过,将推动未成年人乘车安全保护制度的落地实施。

我国已有四川、山东、上海、深圳、苏州等省市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儿童乘车安全及安全座椅的使用做出相应规定,从立法到执法在持续完善。

细数儿童乘车隐患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在报告调研的175个国家中,有84个国家制定了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立法。今年,我国也成为了有全国性立法的国家之一。儿童安全座椅之所以得到法律上的约束,是因为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还不尽如人意。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研究室主任周文辉说:“我国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死亡,近年保持下降趋势,但总量仍较高,每例孩子的死亡对家庭来说都不可接受。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与家长的意识、法律约束、宣传教育以及产品使用不便等多方面都有关系。”

比如,中国的家长经常会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或让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要么就是家长抱住儿童乘车,这是儿童乘车的三大安全隐患。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儿童座椅主检工程师徐哲分析,C-NCAP碰撞测试及诸多交通事故均表明,没有使用儿童座椅,孩子直接坐在后排会“飞”出去,和车内的前排座椅或仪表盘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造成严重损伤。

她解释,在碰撞瞬间,车内物体会产生30-50倍自身重量的惯性力,如果家长怀抱孩子在后排,一个10公斤的孩子则会产生300-500公斤的力,家长是很难抱得住。即使侥幸没完全脱手飞出,家长由于惯性作用身体会压迫孩子,使孩子撞到前排座椅,受到比较大的伤害。此外,家长抱着孩子坐在副驾位置,一旦安全气囊打开,会造成孩子头部和颈部的错位,甚至导致死亡。如果气囊没有爆出,孩子很可能会撞在仪表盘或挡风玻璃上。

安全座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减少儿童死亡”和“切实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的目标。深化儿童乘车安全保障制度,可以从减少儿童交通事故伤亡的角度做出一定贡献。因为实践证明,儿童道路伤害是可防、可控的。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宋文珍分析:“在预防儿童交通伤害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而立法是最首要的措施。配备儿童安全座椅首次在国家的法律当中体现,这彰显了国家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我们同时也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专门增设了儿童安全领域的内容,提出降低儿童交通伤害死亡率,推广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头盔,从政策层面推进儿童乘车伤害预防。”

政策的鼓励、法律的制定,其最终的生命力还在于实施和落地。在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问题上,需多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宋文珍强调,对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安全座椅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包括家长监护、学校教育、交管部门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道路的设计、驾驶员的教育和引导以及事故急救系统和应急处置等在内的多部门、全方位的配合,以及科研机构开发更好的产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

佟丽华补充谈到,儿童安全座椅要加强质量监管,如果有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惩罚力度,保障儿童安全座椅在关键时候确实能发挥作用,努力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权。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