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中医有办法,他48年前定的方子沿用至今,沪上老中医往事令人动容

文汇网

1715622612.jpg

张伯臾教授家属代表发言

少年时代见乡邻因缺医少药而病故,立下学医志向;青年时期开业行医,名震乡邻,从医60多年,坚持为医一天,则临证一日、读书一日……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张伯臾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中医名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云集,谈及老先生行医的佳话、美谈,无不感慨万千。

一位深耕医术的中医名家

张伯臾(1901-1987)上海川沙张江人,全国著名老中医、中医教育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少年时,面对疾病带来失恃之痛和所见乡邻因缺医少药而病故的悲惨遭遇,张伯臾立下“习医济世”的志向。1921年,他拜在一代中医大家丁甘仁先生门下,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23年毕业后,又随诊丁甘仁先生一年,得到丁师真传,遂回乡(上海川沙县张江镇)开业行医,青年得志,疗效颇著,名震乡邻。

抗日战争初期,张伯臾移居上海市区老西门设诊,得与诸多同学、同道游弋,撷取众长,轩岐之学造诣日深,医名日噪海上。

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张老被首批吸纳成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的中医内科医师。

从医60余年,他精研中医经典及各家著述,同时还勤习西医及文史诸子,精于医理,长于调治内科疑难杂症及心血管病,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临床风格和丰满的宝贵经验。

487689807.jpg

张老临证重扶正祛邪,倡导“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的组方原则;用药崇尚精专,不拘一格。他曾为一位病延十余年,多方中、西医求治无果的嗜睡、不寐交替而作的患者辨证论治,不到两月,为患者治愈了十余年痼疾。此案之验,一度在业内传为美谈。

1477625475.jpg

“张老圆机活法,通权达变,是辨证精准、疗效显赫的利器,臻于完美论治的至宝。” 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教授谈到。

“作为张老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张老的中医人生正是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一生。”蒋梅先教授说,他不仅重诊疗,且热衷于临床科研,虽届古稀至耄耋之年,仍马不停蹄,痴迷于研究。1973年,张老开展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以他的经验结合辨证拟就处方,在病房及急诊室中使用、观察。最终形成一张六味药组成的清胰汤,疗效肯定,该方延用至今而不衰。

他还将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中医理论系统化整理,著有《张伯臾医案》、“张伯臾教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10余篇论文和医案医话。而后又与学生一起研发了“张伯臾冠心病计算机诊疗程序”,他不仅亲自编写脚本,还多次参与程序验证,此项目最终荣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全国计算机应用二等奖。

一位饱育桃李的中医教育家

自1958年起,张老在曙光医院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秉承了丁氏流派的临床带教方法,开创了曙光临床医学院临床带教的高效模式。他带教学生不仅结合临证仔细讲解,且注重启发学生临证思维,鼓励学生独立处方,并一一认真修改。

这种结合临床病例实战带教模式,不仅受到同学喜爱,也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他在授课时引证说理得其精要,示范用药总有依归,授业解惑吐尽心得,绝无保留。

张老的不少学生现已成为一方名医乃至全国名中医,如国医大师刘嘉湘、全国名中医蔡淦、严世芸、黄吉赓,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等。

在学习方法上,他时常告诫后学,为医一天,则临证一日、读书一日。 “‘知识无穷尽,正视己之不知,方可变不知为有知,此乃医者进取之道。’他身体力行,垂范后学,树立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当代典范,使我深受教益。”张伯臾教授学生代表、全国名中医严世芸教授在会上感慨地说。

晚年时期,张老还主编第5版《中医内科学》《教学参考丛书》,充分体现了中医内科临证精髓,两书先后荣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内科学》第五版也是公认的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一部中医内科教材,深受广大中医人的喜爱。

631580253.jpg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灵魂,我们每一位教师也要学习张伯臾教授高尚的师德师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职责担当,继承好发扬好中医前辈们高尚的为人、为师、为学的风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说。

座谈会环节,张老生前带教过的学生黄吉赓、蔡淦、石印玉、朱丽丽、张菁、朱抗美等分别发言,回忆了与张老同处的点滴, 其拳拳之心,感人至深。

一位杏林春暖的守护者

张老医术精湛,仁心慈厚,悬念病家疾苦。上世纪30年代初,适逢乡间霍乱流行,他终日奔波乡间,全力施救,以“治温疫法”妙参《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汤”治疗,使濒死患者起死回生。时有花农伤寒患者,命悬一线,经他治愈后,一年四季为其诊室赠送鲜花以致谢意,一时被传为美谈。

其时,热病患者甚多,每日求诊者盈门,家中佣独轮车夫2人,日夜替班出诊。他终日奔波乡间,风餐露饮,全力施救。凡求诊者不分长幼,均诊察细致入微,对贫窘之家尤多悯恤,对贫困者不收诊费,且赠药饵。

他虽一生业医,但晚年对党、对祖国始终充满着挚爱,耄耋之年毅然提出入党申请,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深受党恩的他在病危时还一再叮嘱别用贵重药,以免增加国家负担,令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

1083080365.jpg

“我们在缅怀张伯臾教授,在感受到他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同时,要以张伯臾教授为榜样,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要准确把握上海中医药发展的独特优势,以坚定信心决心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药服务高地;要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开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努力携手谱写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强调。

1459555786.jpg

张老的中医步伐,重浊厚实,锲而不舍,踏出了辉煌的中医人生。在场后学、中医名家共识:张老的一生是“有呕心沥血之耗,无名利得失之累”的一生,是值得每一位中医人崇敬的中医学家。

会议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办,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承办。



  作者:唐闻佳 张莎莎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