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家门口”的情景式学习活动、一堂堂实践课丰实暑期生活,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汇网

建党百年升旗仪式 1.jpg

捧着相册、指尖划过一页页记录,七旬老党员郑尚怡缓缓道来曾在上海市档案馆工作时的点点滴滴。两位满是好奇的高中生坐在一旁,时不时发出真诚提问——这场跨越时间的对话,为“传承”作了生动注解。“我们年轻人也要做一个城市发展的记录者,哪怕一辈子默默无闻,只要问心无愧、服务社会就够了。”

新学期开学在即,为持续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上海各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在上好“开学第一课”的同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社区,一个个“家门口”的情景式学习活动,让青少年“出门”即可感受红色文化;在学校,一堂堂实践课丰实暑期生活,带领青少年在行进中触碰党史魅力。党史学习教育,正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

“家门口”的党史课,让红色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看着一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影像资料,闵行区华漕镇志愿者乔妮开启了一场特别的党史课。面对来自诸翟居民区的青少年,她讲起了中共一大召开时的故事。13岁的沈子钧开学后就要成为一名初中生,“玩了一个暑假”的他却收获满满。原以为这是一堂与中学“接轨”的历史课,没想到如此生动有趣。如今,他已非常了解党史课中的红色故事,“不放弃、坚持下去”的精神更令他印象深刻。

红色泥塑2.jpg

不仅是沈子钧,居住在华漕镇的青少年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特别的党史学习教育。各居村党组织在暑期开设情景式、沉浸式、探究式党史课,寓教于乐中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华漕第二居民区,党总支组织青少年参观华漕抗战纪念馆,通过探访寻找故事、增长知识;而在王泥浜村与九韵居民区,将党史与非遗技艺相结合,带领青少年将超轻黏土制作成小红军泥塑……统筹策划系列活动的华漕镇团委负责人谢怿这样“解密”:倘若只是纯输出式跟青少年讲党史,相对缺乏感受度,一边体验一边学习,反而更能让红色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进而循序渐进地理解精神内核。

“随时随地”的党史学习教育,还走入了爱心暑托班。宝山团区委设计了“永远跟党走·争做好少年”系列主题活动,用诗朗诵、互动提问等环节让青少年理解百年党史进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一老一小”对话,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正确“三观”

“在哪里可以感受到海关的存在呢?”16岁的张芳宁一直有这样的疑惑,直至今年暑假才解开了“谜题”。格致中学致学社成员近日在外滩海关大楼开展了一趟“一日游”,从海关大钟到咬合齿轮,平时习以为常的建筑顿时生动起来。

在此等候的还有海关退休老人杜会春。张芳宁化身为“小记者”,采访这位曾经的海关“守护人”。“海关做了什么”“海关是怎样发展的”“在海关工作是怎样的体验”,一个个问题勾起了老人的兴致,他从海关最新科技讲到了抗疫暖心故事。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双方都有些意犹未尽。与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对话,这对张芳宁来说是全新体验。“在杜伯伯的叙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的海关人,他们默默付出,我也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

微信图片_20210830110700.jpg

有着近25年历史的格致中学致学社,每年都会招募像张芳宁一样想要学党史的高中学生。开学期间,致学社每周组织作品研读与政策分析等活动,为青少年扩充知识面。今年暑假,该社推出“访百名党员,立百面旗帜”走访活动,通过行走重温历史岁月、感悟祖国发展。格致中学政治教研组长印云亮介绍,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是智力培养,更是使命担当教育,让青少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三观”。

除此之外,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也引入“青少年对话老党员”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富沉淀感。由老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宣讲队,讲述了从“一粒米”到“老物件”的故事,重温光辉岁月、坚定信仰力量。参加过多次活动的石浩扬这样感慨:“每次对话都是一场精神洗礼,老一辈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未来我们更要做好传承、继续努力。”


  作者:占悦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