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日常生活因城市软实力而“超燃”

文汇网

上海33范家乐.jpg

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城市软实力融汇于寻常百姓的日子里,体现在家长里短的生活中,外化于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日常性、生活性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属性。从空间与环境、制度与治理、素养与行为等方面营建更高品质、更有品味的日常生活,是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空间与环境:

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生活体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空间是城市的基本构成,美好城市生活离不开功能完备、富有特色的多样空间。城市空间包括生产创业空间、道路与交通空间、住房与居住空间、广场等交往空间、市场等消费空间、剧场等娱乐空间、绿地等生态空间。一个城市的历史越悠久、发展越成熟、所处位置越高,其营建特色城市空间、特色城市形象的自觉性往往越强。一个具有空间特点,特别是日常空间、生活空间特色的城市,往往更具市场、艺术、品牌等价值,软实力也就更强。营建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生活空间,是培育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法。

在上海,各美其美的多样城市空间遍布全城,标示着高品质生活的温度和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从“全球最火书店”茑屋书店,到全世界最高的城市书房;从兼顾风貌感与烟火气、美好需求与街坊记忆的“伊丽包子铺”,到愚园路上菜场和美术馆“混搭”,摩登又亲民的老建筑;从兼具功能必备品和耐看艺术品双重属性的“城市家具”,到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写就社区商业“屋檐下的生活与诗”,到“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折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小红书App上搜索“上海打卡”,跳出的信息超过35万条,这个数字在国内城市中遥遥领先。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更新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可能造成“烟火气”不足。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彰显城市软实力的生活体验,城市更新要打造活力空间,就是要以人为本,增加“烟火气”。“烟火气”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折射。因此,营建更具烟火气的城市空间,要坚持把人的感受度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尺,在增加空间总量的基础上,优化空间配置的结构、机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优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进住宅等生活空间的均等化……全方位营造舒适生活、极致服务和品质体验,打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态之城,是营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制度与治理:

展现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要“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随着城市复杂度的提升,城市治理日益注重关键治理与精细治理、创新导向治理与生活导向治理的结合。一方面,事关城市安全风险的制度与机制,将更为严格、规范;另一方面,对市民生活、市井交易等领域的治理将更趋灵活、更有弹性。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市民参与度,政府与市民共同担当,营建规范与自由相统一的城市治理格局,将有效改善一个城市的治理形象,提升治理软实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两张网”折射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

上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首次提出地,正在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各方面,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今年2月26日,长宁区虹桥街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在古北市民中心揭牌,从最初的“开门立法”工作试点演变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民主之花在基层社区生机勃发。生活垃圾分类、加装电梯养护、养老服务、城市更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始终。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反映的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气象。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20件国家法律和64件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工作,提交立法建议6530条,获得采纳533条。“家门口的声音”被听到、被采纳,民主的“获得感”在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一次次被体验、被深化。

“两张网”,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的一张“金名片”。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数以万计的城市运行数据被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是菜篮子、米袋子、水电煤气等基本民生保障类的“获得感”数据;第二类是陆海空出入口的实时变化情况、市内交通畅通与否、景区密集程度等“幸福感”数据;第三类是包括各类突发性事件、热线情况的“安全感”数据。“一网统管”追踪一个个跳动的数据,人力加算力,共同为城市值守、为市民站岗。“一网通办”以“高效办理一件事”为目标,成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务服务品牌,用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素养与行为:

考察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可靠指标

交往是城市生活的社会特点,美好城市生活离不开包容、文明的社会与人际互动。人际交流、社会体验,是形成城市意象、城市印象、城市口碑的核心路径。生活交往中,人们虽然时常谈论上海的建筑、街道、景观、人物,但更为关注、更多谈论则是背后的故事,是这座城市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多样性离不开共同性。多姿多彩生活得以持续的基础,是人们对规则、规范的认同与遵守,是文明素养高、自律性强的市民,是规范、高效的城市治理。多样性与共同性、活力与规范的和谐统一,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构成。

上海,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彰显“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抗疫斗争中,上海涌现了许多可敬可爱的先进典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广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上百万志愿者奉献温暖力量,90后、00后展现青春担当,更多人默默守护着城市、守护着家园……上海的抗疫实践,是中国抗疫斗争的缩影,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写照。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精神、品格、形象最终决定于人的素养,并通过人们的日常行为得以体现。作为一种日常性、“人人性”、行为性的存在,城市软实力涉及每个主体,需要每个主体,其提升也惠及每个主体。城市治理水平、市民素质,需要通过日常生活、日常交往外化、体现。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感受,是考察、评价一座城市治理水平、市民素养等软实力水平的可靠指标。因此,重视日常生活,也就是从根基处营建城市软实力,是培育、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路径之一。

面向未来,进一步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就要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注重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行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厚植责任意识、契约精神、科学观念、人文素养,倡导重信守约、专业精细、认真务实、理性自律,这样才能真正把城市精神品格化为每个市民精神成长的丰厚滋养,才能使之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作者:陈忠(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编辑:施薇

      图片:范家乐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