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慢粒日|从不治之症到像高血压一样的慢病,慢粒靶向治疗迎突破进展

文汇网

屏幕快照 2021-09-21 下午8.01.06.png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20年前,全球第一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从此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这20年历程中,慢粒的治疗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慢粒已经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可控的“慢病”。

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日,这个日期的选定取自于慢粒的发病原因——由于体内第9号和22号染色体末端异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导致发病。值此之际,尽管慢粒靶向治疗迎突破性进展,医学专家希望呼吁的是:慢粒患者依然存在着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和生存痛点。

靶向药让慢粒变成慢病

慢粒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年发病率为1.6-2/10万。中国慢粒患者较西方更为年轻化,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粒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而西方国家慢粒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

慢粒是首个被证明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人类肿瘤,由于患者体内第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导致该易位形成了一个新的基因——BCR-ABL融合基因。在TKI出现之前,化疗、干扰素治疗和骨髓移植是慢粒的传统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2001年,全球首个靶向药物的出现标志着慢粒的治疗进入了TKI时代,使得慢粒患者的10年生存率从不到50%提高到85%-90%。目前,TKI已经成为国际上多个指南推荐的慢粒一线治疗方案。

“靶向治疗历经了20年,TKI的出现不仅引领了肿瘤治疗进入靶向时代,也彻底改变了慢粒患者的病程和治疗结局。慢粒正在从一个血液肿瘤性疾病转化成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因此,在TKI治疗时代,治疗目标已不再是获得生存,而是更高的生活质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说。

第三代TKI为耐药提供新解

获得性耐药一直是慢粒治疗的主要挑战。作为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多数患者接受TKI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无治疗缓解的目标,但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BCR-ABL激酶区突变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T315I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有研究显示该突变发生率有时甚至高达25%。由于突变发生率高,对一二代TKI均耐药,且导致疾病进展快,尽早发现尤为重要。江倩教授提醒:“规范进行定期检测非常重要,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达到最佳反应或出现疾病进展时,需要尽快检测激酶突变情况,有助于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减少治疗时的风险。

国内还没有第三代TKI药物,对于耐药或疗效欠佳或进展期的慢粒患者来说,第三代TKI是“刚需”。针对T3151突变患者的未满足需求,近年来国内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项目。

“在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一项关于新一代TKI奥雷巴替尼(Olverembatinib,HQP1351,曾用名耐克替尼、奥瑞巴替尼)治疗既往TKI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的Ⅱ期关键性研究进展公布,其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令人十分满意的疗效,且在当前有限的追踪期中,显示了较好的耐受性。”江倩教授介绍。

江倩教授表示:“中国本土创新的第三代TKI药物就是针对T315I突变而设计的,既往临床研究也充分证实该药对T315I突变患者不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因此我非常期待这类原研创新的药物能为更多耐药慢粒患者,特别是多重耐药的患者提供治疗机会,延续生命。”

资料显示,当前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已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随着新药上市和激酶突变检测的规范化,现有耐药问题有望被克服,更多患者能从中获益。

“正常”看待,助力重回社会

随着TKI广泛应用,慢粒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已接近同龄正常人,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不仅仅指身体和精神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否回归到社会。江倩教授根据接诊经验表示,尽管疾病情况已控制得很好,许多年轻患者仍会隐藏病情,担心一旦公开会受到别样眼光看待,对于日后升学、求职造成阻力。

“慢粒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有很多优秀的慢粒病人在职场上做了很好的贡献,这些人应该被视为正常人!”江倩教授呼吁,对于慢粒患者不仅要关注疾病管理,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支持环境,同时也鼓励慢粒患者积极发声,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慢粒人生,希望各界携手为慢粒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回归社会“大家庭”。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