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考古”火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街串巷、挖掘故事、探寻文脉,开启有文化地压马路!

文汇网

微信图片_20211008145712(5065700)-20211008190636.jpg

武康路216弄,独立西班牙式洋房,一楼是家有情调的手工饰品店,巴金故居就在正对面——一栋走过路过容易被错过的小楼。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城市考古”队却驻足于此,领队指着弄堂门牌,讲起了电影《风声》原型的故事。

已是“网红”的武康路,不只有武康大楼、罗密欧阳台等,越来越多喜爱探寻城市文化根脉的青年人热衷于“有文化地压马路”,他们不满足于到网红地标“打卡”,而是主动走进街巷里弄,听听往昔的故事,瞧瞧复古与现代交错的楼房,与老人家坐着聊聊天……以此触摸城市肌理,留存历史记忆,更挖掘出深藏在城市律动中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基因。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一支支“城市考古家”队伍活跃于大街小巷,以脚步来阅读城市,更以此融入城市、筑梦其间。

何以上海?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认为,上海是最适合进行探究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时空和人文“形态”。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走上5公里,沿路即可观赏到各类建筑与接地气的生活百态。“红色文化的味道、海派文化的气息、江南文化的韵律……每一处不尽相同,故事耐人寻味,更揭示着城市软实力的密码。你发掘着故事、记录着故事,也成了城市故事的传递者、讲述者。”

微信图片_20211008145908(5065702)-20211008190643.jpg

以脚步丈量,挖掘城市“宝藏”

通过行走、寻访来了解一座城市,许多人称之为“城市考古”——可每位“考古学者”都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王启元,作为一位“考古领队”,近两年间带过上百人走街串巷。在他看来,“城市考古”就是根据一个线索出发,在行走中了解街镇连结逻辑、城市形成轨迹,更重要的是找寻“遗失的美好”。

挖掘一座城市的“宝藏”,从低矮村落到高楼大厦,从山间小溪到河道堤岸,从幽静深邃到车水马龙,“一条铁路便能看遍上海百态”。王启元认为,还可以去老城厢走一圈,那里是城市的“根”,哪怕一扇落了灰的旧门窗都尘封着历史印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没拆掉的老宅界碑坊柱,操持着古老手作的百姓,以及老上海也说不出的“遗迹遗址”。

微信图片_20211008185353.jpg

王启元的团队从虹口的老船坞码头出发,沿着虹口港一路朝四川路前行,直至最北面的淞沪铁路。“走走停停,新式建筑与旧改基地交错出现,不用我特别陈述,队员们便能清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能对生活的地方建立基本人文思考。”

微信图片_20211008145726(5065699)-20211008190633.jpg

在上海,这样的队伍有很多。其中,最初明确提出“城市考古”概念的“上海城市考古”团队,由“80后”徐明和阿松于2018年联合创办,至今已经举办过200余场活动,收获了广泛关注。他们所设计的线路“独一无二”。就以“马丁太太的上海记忆”为例,这是一条感受海派风情的线路。1940年,外籍友人马丁太太和丈夫曾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用过的票据、老照片她都小心保存着。阿松机缘巧合收到了这些“宝物”,便以场景还原的方式,带领参与者体验马丁太太的平凡一天。“去哪里充电费,到哪里打电话发电报,漫步静安寺路,仿佛穿越回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

有文化地压马路,以此了解城市融入城市

两个月前,家住光启公园附近的肖悦发现:“原来家门口并不是徐光启的出生地。”这也促使她开启了探寻城市记忆的大门。通过查询资料,她得知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隔日她起了大早沿着光启南路行走。穿过一条条小巷,看到了小小的石碑,还有老城厢低矮的屋檐……

是的,谁不钟爱有文化地压马路呢?“小而精”的品质,边行走边阅读,随处都有惊喜发现。徐明曾做了粗略统计,参加活动的三分之二都是年轻人,“90后”居多。

“90后”陈小伟在社交平台上注册了账户,“随时开团”带领市民游客漫步老城厢,这一走就是四年。“这些年几乎走遍了老城厢的每个角落,也见证了城市变化与江南文化,我所做的不过是用眼睛和脚步留住历史,让更多人体验上海的烟火气。”

微信图片_20211008185321.jpg

不断延伸的还有社交空间。经由“城市考古”,有着相似爱好的年轻人们就这样成为朋友,他们还常常分享探寻的照片:“我上次去的时候还看到老人坐在门前乘凉,而这次去,老房子已人去楼空。”还有年轻人在行走中完成了身份的转变。“95后”陆一在参加行走活动后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她想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留住历史与记忆,带领更多年轻人“有文化地压马路”。

“城市考古,本身就是一种可移动文物的解读,需要人去亲身参与、实地感受。”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老师周培元是名经验丰富的“领队”,他发现,新时代青年懂得接驳健康美好生活,从而在潜意识中会主动贴近人文情怀探究,他们更愿意走出门拥抱未知的世界。而上海的城市品格和底蕴,与青年们的需求和追求完美契合。

微信图片_20211008185413.jpg

城市温度,自然而然在这一过程中显现。“有着丰实底蕴的上海,收藏了太多太多惊喜,其内核更是影响着人们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周培元这样说。

“以前有外地朋友来上海玩,我通常会推荐东方明珠、南京路,现在我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1123.jpg

作者:占悦

图片:受访者供图、陆一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