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听着很烦,实际更难,业内有这样一句描述:技术难度不亚于发明创新。
协助老人翻身这一动作就有“多重考验”。不少老人在中风、跌跤后怕翻身,觉得“乱动危险”。实操环节,有更多细节讲究。以偏瘫老人为例,护理员要指导老人用国际通用的Bobath(鲍巴斯法)握手训练,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前屈90度,依靠健康一侧带动患侧完成翻身。这其间,护理员要帮助老人调整各关节姿势,掌握辅助推力的力度,也避免让老人形成动力依赖。
今年中国养老领域迎来了“国赛”。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下月将正式举行。今天起,2021年上海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吸引了近2500名养老护理员参加,大赛获胜者将于下月角逐全国奖项。
扣好纽扣,还要“拉平衣摆”
从翻身到穿衣,大赛将种种最贴近真实照护服务的场景搬入赛场。这些服务看似细碎,但就连最简单的穿衣,也能数出N条标准。
譬如,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容易扣错衣服纽扣,细心的护理员就要一步步从头耐心教起。扣到最后,还要“拉平衣摆”,确保齐平才算完成。经验老道的护理员还会在衣服上小心标上记号,提醒老人哪一面是正面,避免正反混淆,更容易穿着。
大赛还特地在场景中放了两套衣服,选择的都是“开衫”。因为,相比于套头衫,开衫更易穿着,也不容易在过程中引起老人反感。比赛时,有些选手随手拿了一件,就开始劝说老人穿;还有些选手则将两件衣服都拿来给老人做选择。评分时,后者拿到了“得分点”。“我们希望能给予老人充分尊重,让他们自己做选择。”
比拼完成度,更要“抠细节”
今年大赛加入了“持续改进照护计划环节”。针对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多变、服务多元,养老护理员不能一味躺在自己的“经验体系”中,还要吸收捕捉新技能点。
大赛中,选手们要结合老人现状、需求变化,为其个性化定制照护方案。譬如,对于偏瘫老人的喂饭进食,护理员如果察觉到老人可以自己完成,就尽量让他慢慢尝试。“即便老人吃饭很慢,花费的时间长,但这样的细微改变能更快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大赛不仅比拼的是项目模块,更考验选手技术水平,特别“抠细节”,关注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养老护理领域的新知识迭代快,继续教育的推进十分重要,”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表示,上海目前正计划在养老护理领域探索“学分制”,促进整个养老护理员队伍素质提升。
养老护理员也能产出“大师工匠”
赛场上的“年轻面孔”不少——90后占参加决赛选手的近四分之一。在这个曾经传统的行当,年轻人正凭借新知识、新技术开始“冒尖”。
95后王程,参赛选手之一。他所在的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可谓今年大赛选手的“育苗基地”,总共输送了3名决赛选手。刚过去的重阳节,杨福院又因一支活力满满的“轮椅舞”火了一把。入行四年的王程,如今已跻身管理层。这份事业成了他的成就感来源。“即便有些老人不善言辞,但他们的眼神中传递出对你的肯定。”
王程曾经学习过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上海养老服务行业“定向”输送人才。他的同学也陆续成为各家养老机构的种子选手。放眼全市,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员缺口依然不小。
徐启华认为,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就要搭建更科学客观的职业水平评价和工资薪酬机制。此次大赛在激励政策上也有新突破。竞赛中成绩排名前50%的选手,均可获得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更多金牌护理员有望获得高级技师职称,并享受副高待遇,”徐启华透露,上海正开展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畅通职业渠道,让养老护理这个传统行业也能产出“大师工匠”。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